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

时间:2022-07-16 11:48:4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

一、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注重会计核算

1.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所面临的新环境要求强化会计核算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包括要求推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收支两条线”制度,推行集中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推行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和改进自身的核算制度,包括对会计科目及其核算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对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等进行细化等。

2.信息化时代要求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表现在信息化提升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水平,改变了传统的监督审计模式,同时对传统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可以自动生成,所有的这些都要求事业单位要推动会计核算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基础要素不完备、核算体系不健全、核算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要素不完备

从人才要素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受制于人员编制、公务员招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会计人才队伍打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实践技能不足,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大了单个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就上城区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总共146人,45岁以上的人员有89人,占总从业人员的61%;30岁以下的26人,占总从业人员的18%;而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且实践技能也强的人数只有29人,占总从业人员的21%。

2.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首先,从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但在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将核算内容与相应的会计科目对应,或者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如对于固定资产,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部分行政单位没有科学的核算折旧金额,光靠手工计算固定折旧,工作量大且正确率也不高,必须依靠相关软件按照规定自动提取折旧,增加计提折旧的正确性。其次,从会计核算过程来看,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帐实分离等现象普遍存在,如对于科研资金没有严格进行审核就予以核报,导致科研资金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3.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

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所致,首先,从内部审计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才短缺,甚至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其次,从职工参与监督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职工对财务信息了解不多,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更是缺乏。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策略探讨

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而这就要从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内部控制等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按照当前会计核算的最新要求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征,制定可操作的、细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立、会计账簿的管理等予以明确。其次,要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根据岗位职责、领导分工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如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支出需要相应的领导签章负责,以此包括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2.打造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首先,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公务员招录的有关规定,利用地区人才引进相关制度吸引领军型的人才加入单位,并从安家费用拨付等方面优化人才待遇,稳定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会计核算人员参加行业、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对于有培养前途的职工,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等模式展开培训,以此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分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备性,以此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从稽核、监督岗位设置等维度出发,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打造审计人才队伍,着力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保障审计功能的发挥,以此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监督。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部门要积极利用内部网络、财务软件等辅助审计活动,提高审计的时效性,更为有效的发现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作者:虞珍芳 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民政局

上一篇: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下一篇:基层财政工作中的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