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修炼“两面人”孩子

时间:2022-07-16 10:24:04

刘老师:

您好!

我儿子今年七岁,平时在家胆子很大,喜欢和我们犟嘴。在外面和小伙伴玩,有的小伙伴很霸道、很强势时,他就总被吓不敢说话。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表达自己,没有自信。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引导孩子了!

浙江航妈

航妈:

您好!

孩子之所以在家是“小霸王”,在外又变成了“受气包”,这两种角色的转变也正折射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

在家庭环境里,如果父母是“保姆型”的,大事小情都要包办代替,并且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就、包庇孩子的错误,那么不知不觉中就会培养一个“两面人”孩子。因为父母错误的爱,让孩子在家中有恃无恐、做事无原则、不能够体谅别人的感受;另一方面父母的代替,让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当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时,孩子就很容易自信心下降。

“两面人”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后,面对陌生的群体、不熟悉的环境,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不愿意接触外界,害怕与陌生人相处。

“两面人”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

家庭环境里,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困难”,以此来锻炼孩子。六岁的孩子,按照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正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年龄,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尝试,给孩子创造动手、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替孩子去做。比如:六岁半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穿衣、起床;自己整理书包、文具之类的物品;能够自己洗一些小物件;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倒垃圾、拖地、收拾碗筷、洗碗等。

遇事多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是要问一下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如何处理,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忽略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当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的时候,就失去了一次训练孩子思维的好机会。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想去思考,对父母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

问孩子为什么,能够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善于表达自己,能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孩子就能慢慢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事情再小也要有个规矩,不要对孩子施予无原则的爱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设定并非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内心需求,也不是约束孩子的。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基础上设定的规矩,其实也是一种爱。这种爱会让孩子懂得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规矩的设立能让孩子懂得学会说“不”,同时也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

当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而大哭大闹的时候,父母就要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果断地对孩子说“不”,而不要为了心疼孩子,采取委曲求全的办法。父母的委曲求全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这会害了孩子。

(刘平易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上一篇:经典肚肴二款 下一篇:孩子学奥数到底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