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检查手段,“寻迹”胃肠道肿瘤

时间:2022-07-16 04:54:38

【前言】四类检查手段,“寻迹”胃肠道肿瘤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四类检查手段,揭开胃肠道肿瘤“面具” 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光源的软管,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胃肠道黏膜表面的各种病变,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不能替代的检查手段。 1.胃镜是发现胃肿瘤的最佳手段。对...

四类检查手段,“寻迹”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肿瘤主要指发生在胃、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其中,胃癌是我国第二大常见肿瘤,而大肠癌也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地区大约每10万人中发病20例,上海地区高达每10万人中发病40余例。另外,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占消化道癌症的第二位,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预防胃肠道肿瘤任重而道远,那如何做到有效防治呢?

识别早期肿瘤信号

胃癌 早期胃癌总带着一副“无害面具”,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只有少数人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以及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因此,早期胃癌的确诊率很低。而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结肠癌 1.排便习惯及粪便形状的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粪便中带血、脓或黏液。2.不确定的持续性腹痛,或者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3.有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粪块。4.肠梗阻,大多已经是结肠癌的晚期症状,肿瘤导致肠腔缩窄或者堵塞肠腔所致。

直肠癌 早期直肠癌无明显症状,等癌肿破溃或感染时才出现症状:1.直肠刺激症状,表现为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下坠感,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感。2.肠腔狭窄症状,表现为大便变细、变性,在圆柱状的粪块表面带有凹槽,直至排便困难。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粪便表面带血和黏液,出现脓血便。所以对于便血要高度重视,要与痔疮相鉴别。出血加重、反复不愈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四类检查手段,揭开胃肠道肿瘤“面具”

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光源的软管,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胃肠道黏膜表面的各种病变,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不能替代的检查手段。

1.胃镜是发现胃肿瘤的最佳手段。对于胃黏膜糜烂、溃疡、肿块等病变,可以取材活检,做出病理诊断。现代胃镜技术还能够对微小肿瘤、黏膜内癌进行胃镜下切除,真正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

2.结肠镜是发现结肠肿瘤的最佳手段。在结肠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肠壁表面的充血、糜烂、溃疡、息肉、肿块等各种病变,并且能够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在镜下切除小的息肉和肿瘤。

3.直肠镜(镜)是检查直肠病变的最便利手段,直肠镜的长度为10厘米,能够清楚地看到中下段直肠的黏膜表面病变。直肠镜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检查之前无需进行肠道准备,便于在门诊或体检中应用。

4.胶囊内镜,又称“医用无线内镜”,是最近几年兴起的胃肠道疾病检查新技术。胶囊内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胃肠道的蠕动使胶囊在胃肠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使医生了解患者的胃肠道情况,进而对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危重患者等缺陷,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缺点是对于内腔较大的脏器(胃)难以看清全貌,如果小肠有狭窄、梗阻时也不宜采用(难以排出胶囊)。

5.电子小肠镜(全称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是近年来新兴的小肠内镜检查技术,它在原先的推进式小肠镜顶端加装一个外套管和气囊,可抵达回肠中下段甚至末端回肠。电子小肠镜具有视野广、图像清晰,并可行内镜下活检及相关治疗等优点。如果采用经口与经肛侧分别进镜相结合的方式,有可能使整个小肠得到全面、彻底的检查。但是由于电子小肠镜管径很细,小肠又很长,并且在腹腔内折叠盘绕,在检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肠道黏膜损伤、穿孔和出血、术后腹痛和腹胀等并发症。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于胃肠道肿瘤高发人群(比如具有遗传因素、胃肠道息肉病史等),即使没有前期症状,也应当定期进行内窥镜检查,以排除患癌的可能性。来自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对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胃肠道肿瘤罹患因素者,定期进行胃镜或者结肠镜普查,对发现的胃肠道息肉病变及时摘除,能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大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查出消化道的微量出血(5毫升),是当今胃肠道肿瘤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具有快速简单、无痛苦、便于反复应用等显著优点。对于反复多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患者,无论年龄与性别,都应该进一步做胃肠道肿瘤的排查。

影像学检查 这类检查在各级医院都被广泛采用,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大小、周围脏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对于评估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1.B超 可以了解肝胆胰等实质脏器的情况(多种原发癌、转移癌的可能),对胃肠道肿瘤本身的价值较小。

2.CT及磁共振 可以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浸润的深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转移与否、肿块性质的初步判断、肿瘤分期的评估依据,是手术前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

3.PET-CT 全称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它在肿瘤、心脏和脑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常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评估,并进行精确定位,特别适合确定胃肠道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或者了解术后肿瘤复况。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按取材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内镜活检,对于胃、肠镜检查中发现的黏膜病变,都需要做组织活检,明确其性质,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病理依据。比如同样是息肉病变,如果病理检查结果是恶性的,就需要做根治性切除手术,而如果是良性的,在内镜下摘除或者局部切除就可以。二是手术切除标本,全面取材,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分化、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必要时行免疫组化检查,为制定肿瘤病理分期、化疗、放疗方案提供确切依据。

(作者每周二上午、周三下午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动或不动谁说了算 下一篇:江苏卫视断代史:七载“景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