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母婴健康管理

时间:2022-07-16 04:18:31

产褥期母婴健康管理

【摘要】 通过对在社区居住的产妇,自分娩出院至产后42天,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营养、保健、卫生、康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提高产妇保健知识,促进产妇康复和保障婴儿健康成长,提高母乳喂养率,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及医疗支出,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培养健康行为。

【关键词】 健康管理 产后访视

健康管理系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

方法

1 观察生命体征、子宫复旧、恶露

1.1 体温一般在正常范围,不超过380C,产后脉搏略缓慢50―60次/分,约在产后一周恢复正常,呼吸深慢14―16次/分,产褥期血压变化不大,对患妊娠高血压疾病和产时、产后出血的产妇定期测血压。

1.2定期测量子宫底高度。产后第一日宫底平脐,以后每天下降1.0cm,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腔,腹部扪不到子宫底,产后恶露为血腥味,无臭,持续4¬―6周,产后1―3天为血性,以后变为浆液性,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内残留胎盘、胎膜时,恶露量增多,持续时间长。子宫合并感染时子宫有压痛、恶露有臭味。

2 产后指导

2.1 休养环境: 休养室空气新鲜,环境舒适,温度以20―220C为宜,母婴同室,以增进母子感情。

2.2 营养指导 为促进母乳分泌,多食有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喝汤、汁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2.3 大小便指导 产后尿量增多,鼓励尽早自解小便,对排尿困难者,应检查有无尿潴留,用热水熏洗外阴,亦可针灸,必要时留置导尿。产后因卧床,食物中缺少纤维素,肠蠕动减弱,常发生便秘,应多食蔬菜,早日下床活动,防便秘。出现便秘给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

2.4 卫生指导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应勤换内衣裤。保持清洁干燥,用20/00碘伏溶液冲洗会阴,有缝线者,应检查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硬结、分泌物。产后用消毒护垫。

3 母乳喂养及护理

3.1母乳是婴儿必须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宜婴儿消化吸收,除有医学禁忌症不能哺乳外,提倡母乳喂养,为促进乳汁分泌,正确指导哺乳姿势、。按需哺喂,喂奶次数、时间不限制,随饿随喂。产后母乳喂养不少于6个月。

3.2护理 产前发现平坦或凹陷者,及时纠正。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擦洗及,两侧交替哺喂,并挤净剩余乳汁以促进乳汁分泌。

4 新生儿护理

4.1 新生儿每日沐浴,用棉制、吸水强的尿布,勤换尿布防止新生儿红臀,每日给新生儿抚触,促进母子感情。观察新生儿喂哺、排泄情况,正常时婴儿神清、眼睛明亮、反应灵敏、皮肤弹性好、睡眠安静,满足吸吮后自动放下,每日按需哺乳6―8次以上,换6次以上湿尿布,并有少量多次或大量一次质软便。新生儿体重于出生后1―2天开始下降,不超过100/0 ,10天内回升,头一个月平均每周增加150克左右,以后每周增加200克左右。

4.2观察新生儿黄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生理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在3―4周消退。如黄疸持续过长、逐渐加重或退后又加重,速就医进行治疗。

5健康指导

5.1 产后第2天即可室内活动,做产后保健操,有伤口

或剖宫产的产妇,可于产后3天下床活动,有助体力恢复,促进排尿、排便,产褥期免提重物。

5.2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哺乳期避孕,禁用口服避孕药,防止乳汁减少,正常产后3个月或第一次月经后3―5天,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6―12个月方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3年内禁止妊娠。

5.3产后42天指导产妇去做产后健康检查,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同时带婴儿做一次全面检查。

5.4指导产妇于产后30天带婴儿去预防保健科接种疫苗。

结果

通过宣传科学的保健知识,提高了产妇保健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掌握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有效促进母婴健康,减少产褥期产妇的再次住院率,有效防止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生。

上一篇:小儿颅脑外伤的护理 下一篇: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