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3-29 08:47:24

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240例腹部手术后病人进行密切观察,针对腹胀原因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腹胀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由于肠道内存在着过量的气体所致,是自觉腹部胀气感和客观腹部气体滞留两种现象的综合表现[1],还可能是由于腹水,腹腔积血,手术后脓肿,血肿,及腹腔积气等原因所致。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禁食、有效胃肠减压、选择最佳拨管时间、早期活动、热敷腰骶部、温水足浴等能有效减轻腹胀,促进排气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健词腹部手术;腹胀;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腹胀是腹部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由于肠道内存在着过量的气体所致,是自觉腹部胀气感和客观腹部气体滞留两种现象的综合表现[1],还可能是由于腹水,腹腔积血,手术后脓肿,血肿,囊肿以及腹腔积气,膀胱潴留等原因所致,轻者腹胀不适,重者胀痛难忍,甚至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影响胃肠吻合口愈合和肠内营养供给。现总结2006年到2008年我院普外科240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及护理经验如下。

1.临床资料

240例腹部手术患者,其中男178例,女62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2岁,中位数45岁。其中肠梗阻松解术83例,结肠癌根治术54例,肠梗阻切除术加吻合术41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9例,直肠癌根治加造瘘术23例,阑尾切除术10例。全麻46例,硬膜外麻149例。术后使用镇痛泵92例。

2.讨论

2.1原因

2.1.1胃肠道积气过多,腹部手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综合症,又称术后胃无力,均属功能性的,统称为胃麻痹。主要表现为术后4――8天或2――3周出现上腹饱胀感,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多数含有胆汁。绝大多数病人有过术后进食通畅史,随后出现呕吐,呕吐后或经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胃麻痹综合症病因尚未清楚,主要因素可能为:

2.1.1.1 精神因素:许多病人住院期间精神紧张,所产生的情绪变化和外界环境刺激,可能使胃肠道产生生理性的变化,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2]。

2.1.1.2 手术因素:手术创伤,手术时间过长,胃壁挫伤较重,牵拉肠壁过重,过久,腹腔温度、湿度变化,以及术后腹腔感染等。

2.1.1.3 迷走神经主干损伤,使残胃处于无神经支配的低张力状态。 残胃本身发生炎性水肿。

2.1.1.4胆汁返流,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干扰胃的正常排空。

饮食改变:术后过早进食,或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造成胃不适应而加重胃壁水肿。

2.1.1.5 全身情况: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及钠潴留,导致吻合口水肿,胃排空障碍。

2.1.2 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廷长,引起术后腹胀。营养摄入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肠腔中淤积的大量胃肠道分泌液不能被吸收,肠管过度膨胀,影响肠壁静脉回流,使肠壁水肿,血浆渗出至肠壁,肠腔,和腹腔内,加重腹胀。术中迷走神经受损,导致肝、胆、胰、肠等脏器分泌功能降低,肠道内各种消化液不足,各种消化酶缺乏,再加上小肠蠕动减弱,常使蛋白质,脂肪消化不全,而引起腹胀。

2.1.3 术后使用镇痛泵,抑制肠蠕动:由于镇痛泵使用的止痛药是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抑制肠蠕动。尤其是腹部手术的病人会感到腹胀,排气时间延长,便秘等情况。

2.1.4 营养物质的缺乏,电解质紊乱,特别是血钾过低,导致腹胀。术前长期禁食,甚至呕吐,消化道出血;术后禁食,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血钾过低,引起腹胀。腹部手术前后禁食,营养物质的补给不足;腹部手术的创伤;机体的应激以及术后胃肠功能不全等都可造成机体的营养障碍,特别是微量元素或某些营养代谢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缺乏等,是引起腹胀的可能因素。

2.1.5 腹腔积液积气:由于低蛋白血症导致腹水,手术吻合口渗液,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瘘,胃肠腔气体溢入腹腔引起腹胀,术后腹腔感染引起腹腔脓肿,急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假性囊肿等,均是引起腹胀的原因。

2.1.6 膀胱尿潴留:术中损伤骶丛神经、品、术后使用镇痛泵或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均可引起尿潴留而导致腹胀。

3.护理

3.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及时发现腹腔出血,尿潴留等异常情况,对意识障碍患者,要警惕因腹胀引起的呼吸及心率改变。重点观察肠鸣音及排气的时间。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腹胀,呕吐及其发生的时间,过程。

3.2 心理护理

当病人出现焦虑和急燥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耐心讲解疾病知识,以亲切的语言安抚病人,鼓励病人按医嘱适量活动。通过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劝解,尽量消除与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安心地接受治疗。对使用镇痛泵的病人讲解镇痛泵的副作用,告知使用后肠蠕动抑制现象会逐步消失,消除其紧张的情绪。

3.3禁食,有效胃肠减压

腹胀严重时禁食,取半坐卧位,及时放置胃管行负压吸引,引流出胃肠通道内的积液积气,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肠管的膨胀程度,减轻管壁水肿和充血程度。

3.4选择拨除胃管的最佳时机

在临床中,放置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和胃肠道术后腹胀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最基本的护理工作。虽然鼻胃管能帮助病人渡过胃肠功能障碍期,减轻腹胀,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胃管对咽喉部和食管的刺激性较大,绝大多数病人都难以耐受此项措施。患者长时间仰卧在床,加上鼻胃管刺激咽喉部,咽部分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增加心理负担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尽早拨除胃管是医患双方共同的心愿。判断病人的胃肠道是否通畅,何时可拨除是一个颇费踌躇的问题,若拨管太早,胃肠道尚未通畅,则病人不可避免地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必须重新插入胃管才能缓解,而拨管时间太晚,病人又承受了不必要的魔难,甚至发生与胃管相关的并发症。临床上常用观测每日胃液量变化,并结合肠鸣音及排气情况来判断拨除胃管的时机。一般病人当胃液量逐日下降,小于400ml/天,即可安全拨除胃管。若大于600ml/天,则不宜拨除胃管,需多观察1――2天。但此方法常看到病人每日胃液量下降过快,而肠鸣音和排气又不是胃肠道通畅或功能恢复与否独有的现象,且临床上常看到病人在拨管后仍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最后不得不重新插管。马晓华、张静等[3]采用临测胃液胆红素水平判断拨管时间,即胃液中的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至小于17umol/l,认为胃肠道通畅,予以拨除,拨管成功率为94%,传统方法成功率为80%,差异有显著性。

3.5预防尿潴留

术后病人多带有尿管,而拨管时应先夹住尿管,待病人膀胱充盈,病人有尿意时,先放出水囊内的水,让病人试排尿,如病人能顺利排出尿液,则可将尿管拨除。如果病人不能自行排尿,则可采用按摩膀胱,热敷下腹部等方法诱导排尿。如仍失败可再留置尿管数天,对没有留置尿管的病人,详细记录病人排尿的时间和尿量,出现尿潴留,在诱导排尿失败后需要导尿,留置尿管的病人要做好会阴护理,预防逆行感染。

3.6 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可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的早期恢复,增进食欲和营养,增加抗病能力,加快体质恢复,同时加速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使病人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局部活动从术后6小时开始,进行深胸式训练3次,第二天5次每天(8;00 11;00 14;30 17;00 20;00),每次做5个深呼吸,至术后第七天为止。全身活动从术后6小时开始,翻身1次/23小时。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早期活动可使全身各系统的代谢增强,改善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加速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4]。实践证明,腹部手术后早期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局部和全身活动对肠蠕动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术后适量的运动锻炼,除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外,还在精神、心理上起到调护作用,形成恢复期的良性循环,促进全身保系统的恢复。

3.7热敷腰骶部,促进排便排气功能的恢复。热敷可刺激皮肤的感受,并通过腰骶部神经节段及中枢的调节作用,调节大小肠及膀胱的功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湿热作用还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护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也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

3.8术后温水足浴使排气时间提前,用温水足浴使双足底的小肠、结肠、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排出肠内气体。

3.9 饮食护理

根据引起腹胀的不同原因进行饮食调节,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吃些蔬菜水果,利于排便。

参考文献

1、黄家谦主编。胃肠道疾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6。

2、袁耀宗。胃肠功能紊乱与罗马诊断标准。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新技术。1998:227。

3、马晓华,张静。胃液胆汁返流与鼻管拨除时机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4:401。

4、崔亮,赵京霞,张洪伟等。老年胃癌病人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措施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2:173。

上一篇:浅谈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