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数学实验”

时间:2022-07-16 03:42:46

如何做好“数学实验”

以学生长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为此,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设置了23处之多的“数学实验室”学习模块。数学实验教学,不同于物理化学的实验,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探究、交流、思考、发现分析并归纳总结等综合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提高,并形成了数学思维。结合我几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引学生做好数学实验的。

一、重视数学实验,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动一动、画一画、量一量,能激发他们的感官灵动性,而数学实验便是有效的实施手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会忽视教材中的“数学实验”,认为它可有可无,只要求学生能完成规定教学内容即可,而把“数学实验”内容放在课外不闻不问,教师不加以任何指导探究,学生极易不去探究,可想而知,与之相应的数学思维就得不到训练和形成,就失去了教材中安排“数学实验室”的意义,使“数学实验”变成了一纸空谈,我在这一块就有很好的资源利用意识。例如,我通过数学实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训练。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25页的数学实验室——七巧板教学

学习本节时,我在课前要求每人做好一套七巧板,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我将此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由七巧板拼装而成的“一位少数民族的少女”图形,并问学生是用什么拼成的,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七巧板。”接着由学生自主探究教科书上“正方形、家、小猫、金鱼、鸭子”等图形的拼图组图过程。第二个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这些图形之外,让学生另外各自拼一个最喜欢的图形并为之命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表现欲,鼓励他们自愿到台前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第三个环节,分组合作探究交流,进一步发挥集体智慧,分组合作,然后选几个小组来交流设计意图。第四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由七巧板其中3块、4块、5块、6块各拼成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在经历操作、交流、合作、评价的四个环节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原来几个简单的图形只要适当组合就能拼出五彩缤纷的无穷多的图案。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充分发挥了他们想象和创造的潜能,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培养和锻炼,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

二、巧借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经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此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移动、旋转、变换、剪裁、组合等多层面尝试探究,从而发现和把握其内在规律,将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化,难题就迎刃而解!

三、巧用数学实验,感受无穷变换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形结合图形,一直是初中数学的内容重点,教材中也安排两个数学实验——反比例、二次函数图象认知。几何画板的出现为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函数教学时减少了许多效率低下的工作,也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进而归纳和发现函数图象的规律,有利于学生产生正确函数观,直观形象感受函数图象变化和性质。

实际上数学实验多是知识延伸,思维训练,学生只有学好数学实验,才有利于知识拓展和延伸,才有利于思维形成和训练,才有利于能力培养和锻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中学)

上一篇: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家庭实验设计 下一篇:让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