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时间:2022-07-16 02:01:46

互联网经济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 要:互联网发展直接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我国多种传统化的产业类型,都开始实现和互联网之间的有效渗透融合,由此演变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互联网经济下的产业转型发展不仅单纯指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也是促使产业发展偏向智慧化、数据化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互联网经济和传统工业经济的市场发展的需求、范围、结构及创新等进行对比,探究两者生产方式的差异性。结合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深入分析互联网经济对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机制及促进作用,最终由此推出全新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产业转型;传统经济

一、引言

互联网经济在当今时代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由于其本身对于市场的广泛需求,导致互联网经济以一种空前的发展速度进行跨越式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互联网经济属于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经济的有机结合,借助互联网来实现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换的形式,由此来真正促使传统产业能够向着互联网的趋势发展,最终据此创造出更多的新兴类产业。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形式已经真正渗入到了社会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多数传统产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改造作用,极大的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的增强了其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当前我国处在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变革阶段,因此必须针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建议,

二、互联网经济概述

对于互联网经济的深入理解,需要辨明其和网络经济之间的关系,而网络经济本身也被成为网络产业经济,主要是由具备网络化特征的产业类型组合而成。组成网络经济的产业类型具体包含了电力、电信、交通、计算机软硬件以及互联网等等。学者经研究认为网络产业明显和其他产生存在显著的区别及特点,其具有显著的兼容性、互补性、消费外部性、标准性及成本转换和生产规模经济性等多方面特点。随着当今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当中发挥出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人们真正开始直接从互联网的发展角度来对网络进行深刻理解,而这一角度也被称为互联网经济角度。而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经济实际是以一种相比互联网经济更为广泛的概念,因为结合网络经济能够深刻理解互联网经济本身所掩盖的全新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及其所具备的特征及特点。

三、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传统产业经济对比分析

1.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对比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时代的中后期阶段,正是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充分表现出了和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间的显著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需求,在当今传统工业经济背景下,所提出的需求主要是同质性需求类型,也是针对某种商品实施排浪式、大规模的消费形式。然而在当今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开始逐渐形成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形式,这种形式迅速演变为消费的主流形式,并直接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异质性特点。

(2)市场范围,在以往传统的工业发展经济背景下,在电力、铁路等领域内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跨国家、区域形式的经济活动类型,并极大的拓展了其市场发展的范围及广度。而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这种多样性的需求极大的刺激了多种利基产品的生产及发展,从而真正由此形成长尾市场的发展形式,有效的拓展了其市场发展的深度。

(3)生产方式,以往传统工业经济生产主要采取福特式的生产形式,其坚持以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为主要目标,企业借助规模化的发展经济来有效的实现其成本的降低。这种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来充分满足其消费者同质化的发展需求,促使企业更加偏向于采取数量、价格竞争的形式来保障自身市场份额。

2.互联网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有关互联网和产业转型相关的文献资料均是从信息技术对产业融合促进、及其在经济发展当中的比重方面的研究。学者王宏伟深入分析了信息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信息产业本身具备强烈的产业相关性,并且紧随信息产业发展促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改变。(2)信息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过程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3)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改善了生产要素所需的投入比例、投入量、生产组织方式及经营发展模式等等,真正由此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

学者朱蕾认为信息技术主要是借助信息嵌入及对传统产业改造来实现其产业融合的过程,这样能够极大的促进其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而所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过程,通过信息嵌入和融合的形式促使产业边界开始模糊化,其产业结构以技术集约化趋势发展,由此真正促使其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转变过程。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改造过程,促使传统产业真正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由此产生明显的带动效果。

四、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产业结构欠缺合理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第二产业发展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当中,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主要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自我 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二产业的发展比重始终维持在40%的范围,而其中工业在第三产业当中始终占据37%的比重,远远超过世界范围内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其中制造产业比例高达56%,而发达国家内的比重达到了25%-35%的范围。其中相对而言,零售批发贸易和服务业的比重显著偏低。直至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开始优化整合,其产业比例直接超过第二产业比例,然而和世界范围内其他中等国家相比较,其发展依然稍显不足。

(2)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我国重工业至今其所占据比重始终保持在72%的范围,并且此类重工业当中大多数都是以高污染、高排放的形式为主。而在第三产业当中,生产业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其主要包含仓储、运输、批发及零售等等。其中运输、仓储的所占比重均获得显著下降,尤以批发和零售业下降程度最为明显。正是三次产业内部各个行业间的不合理发展,直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发展异常缓慢。

2.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

2013年,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产业普通过剩情况严重,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多种行业的产能明显过剩。有学者经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长期追求GDP增长所致,并且此类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是一些高排放、高耗能及高污染的行业类型。比如我国在电力、钢铁及水泥等方面的耗能比世界先进性水平平均高出20%左右,而高耗能总的用电量更是直接占据整体工业用电量的80%的范围。

3.制造产业发展安全问题明显

长时间以来,我国制造产业均被局限在价值链低段的制造加工环节当中,其中所包含的产业链明显较短,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为主,具备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特点。学者徐建伟直接指出我国垂直程度最高的制造业具体是办公及计算机制造;电视、通讯设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医学精密仪器制造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专业化水平相比国外显著偏低,因此其产业链的高度并不完整,产业的正常发展严重依赖中间产品的进口,最终致使其产业结构因为技术的制约而被局限在低端的范围当中,关键产品更是存在受制于人的安全问题。

4.制造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我国多数自主产业生产率水平严重偏低,并且其中有99%以上的企业严重缺乏相应的自主核心研发技术,而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整体国民生产总值当中比重不足15%,其制造行业当中的比重更是不足20%的范围。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度以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进步,其中制成品的出口比例更是直接高过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然而此类高技术产品更多都是经由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和出口,并非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

五、互联网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建议

1.路径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以需求结构的变化带动生产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所采取的定制生产的方式直接给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和传统工业经济、互联网经济相比,在需求上直接向着同质化、规模化及多样化的方向转变,所进行指导生产的形式也直接从规模化、标准化直接向着多元化、定制化的方向转变。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直接促使多种标准零部件必须严格按照顾客的需求来实施定制化的组装。所以,定制化生产方式成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方法及途径。

(2)以降低交易成本来拓展市场范围,互联网经济可直接从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实施市场范围的拓展,从而由此直接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极大降低其进行通讯的成本,促使企业内部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样极大的拓展了市场发展的广度,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实现。此外,也可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更加便捷的获取其中海量数据,并由此发掘其中潜在价值,这样才能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有效拓展其市场发展的深度。

2.建议

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互联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完善产业结构。从互联网经济的定义出发,其中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及网络通信和软件产品研发等均属于互联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能够极大的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真正有效的提升当前我国第三产业的比例及质量水平。与此同时,3D打印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较为高端的工业均属于互联网经济当中的重要内容,因为此类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当前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的情况。

(2)促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采取新技术深化和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能够有效的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最终由此解决其产能过剩问题。其中互联网经济主要是依靠全新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来实现制造业从高能耗、污染的生产直接转向绿色、智能的方向转型,最终由此获得生产效率及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在其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当中,直接形成了一种以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所组合成的人机一体发展系统,其能够自主进行推断、分析、构思、判断及决策等一系列智能行为,极大的促进了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3)强化自主创新,促使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良性发展,当前我国深度开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其核心支撑技术类型,而此类技术均处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真正具备了自主研发、掌控核心科技技术的实力。而通过加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能够对现有的技术优势实施有效的强化。另外,新技术必须要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同步加强对技术的应用创新,通过此种形式来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而当今迅速的发展互联网经济正式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深度融合的结果,整个融合过程极大的提升了制造的水平,并由此产生了全新的高端服务产业,对我国低端锁定的情况起到了极大的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1]尚国强.互联网产业与浙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14,23:31-33.

[2]吴伟萍.以互联网促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机制与路径[J].新经济,2015,13:16-23.

[3]刘敬严,赵莉琴,李占平.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分析[J].物流技术,2015,11:41-43+51.

[4]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8:73-82.

上一篇:研发企业集群化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上海区域经济时空聚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