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时间:2022-07-15 08:01:15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但是,当今世界信息披露制度最完善、最成熟的立法在美国。它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初源于1911年堪萨斯州的《蓝天法》(Blue Sky Law)。1929年华尔街证券市场的大阵痛,以及阵痛前的非法投机、欺诈与操纵行为,促使了美国联邦政府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在1933年的《证券法》中美国首次规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披露制度。

199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大事,是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如今,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日益完善并逐步形成体系化。现行的涉及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及规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以及各类关于信息披露的具体通知及要求等。

一、信息披露的监管与规范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披露需要从宏观上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从法规方面予以规范,我国也不例外。

1992年10月,为了适应我国证券管理的需要,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务院证券委,同时还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证券委负责全国证券市场的宏观管理,后者则是其执行机构。目前,证监会所颁布的“准则”或“细则”均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遵循的官方文件。另外,我国各地的一些证券交易所还因市场管理地具体需要,补充规定了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最后,在信息披露的监管体制中,注册会计师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披露的内容

信息披露是指凡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对公司的目前和将来作出理性判断的,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信息都应公布于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披露的对象

对于一个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来讲,其披露对象主要有债权人、股东、政府管理部门、潜在投资者、雇员和顾客等,这些对公司拥有或企图拥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且使用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评价和决策。

2.信息披露的原则

2.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上市公司不论于何时、在何地、以何种方式披露信息,均应保证所披露的信息具有可靠性。

2.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在内容上不仅具有反馈的作用,而且还应具有预测的作用,帮助投资者通过对公司未来的理性判断,作出合理选择。

2.3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应该对可能会引起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作重点报道。

2.4充分披露。充分披露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要让投资者能够了解公司的全貌,事件的实质,问题的处理结果等。

3.信息披露的目的

信息披露最基本的目的是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良好秩序,落实公司管理人员所负的经营管理责任。

4.信息披露的内容

信息披露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财务报表和标明作为财务报表一部分附注、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内容应包括数量性数据,非数量性信息。

4.1数量性数据的披露

一般认为,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除应重点提供历史和现在情况的信息,让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公司的未来作出自己的判断外,还应提供尽可能多的预测信息,这样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给予很大的帮助。

4.2非数量性信息的披露

非数量性信息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要性和相关性,主要取决于决策上对他们的需要程度,因此非数量性信息仅对决策者有用才是相关的,也即应在信息披露时予以揭示。比如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应在编报财务报告时,说明所采用的原则、规则和程序及对本期有重要影响或对以后各期可能有重要影响的会计政策变更,应予以说明并表明理由,如果政策变更的影响重大,应说明变更所带来的影响并列出其数额。

三、我国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不真实

近年来,虽然监管机构已愈来愈重视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不断制定、完善相应法规,并加大了监管和处罚的力度,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上市要求,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提供虚假伪造的信息,或者虚报利润,或者对公司内部一些重大事项应予公布而没公布,或公开的信息不全面、不规范。

2.信息披露不充分

即对其应披露的信息不做全面的披露,对有利于公司的信息过量披露,而对于不利于公司的信息则三缄其口,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而通常被隐瞒的部分却大多是与公司发展有重大关系的,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

3.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披露不及时是指上市公司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能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披露。在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能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利益,而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则可能为内幕人员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时避险提供了条件,这对于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极不公平、不公正的。

4.信息披露不主动

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累赘和额外的负担,而不是一种应承担的义务和股东享有的权利,并没有主动披露信息的思想,使得披露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信息。

四、信息披露问题防范对策

1.完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规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有健全、完善的监管制度作保障。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仍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证券法》规定的原则性和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这部法律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影响着其他规范性文件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当加快完善《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将法律中的“空白条款”尽量以规范的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得《证券法》能够在法律层面上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搭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框架,这样不但有利于《证券法》的施行,而且也有利于其他层面相关规范性文件更好地发挥作用。

2.加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并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数十项法规和制度。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的问题,应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3.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要整顿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和券商队伍,提高执业质量和道德水平。通过有效的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水平,促使其自觉遵守执业准则,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信用档案,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信用水平与其职业生涯相联系,使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在极高的造假成本面前望而却步。

4.改革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改革的不彻底,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关联交易、母公司挪用子公司资金现象”的现状。要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完善董事会的工作程序,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发挥独立董事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党慕君.《浅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2.

[2]叶哲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6.

[3]崔凌昊.李嵩.《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理论学习》,2011.08.

[4]张慧蓉.《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反思》.《理论学习》,2011.08.

[5]刘现肖.《集团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简析》.《资本市场》,2011.07.

[6]姜铮莉.《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法制与社会》2010.10 (下).

[7]杨菊萍.《论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与措施》.《思想战线》2011 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第37 卷.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下一篇:楼宇对讲系统选择设计及施工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