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互动式教学

时间:2022-07-15 08:00:45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46—01

摘要:通过本文,进一步深化对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阐述,以期对当前的新课改诠释自己的理解,丰富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课堂模式,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新进展,突出基础教育的创新性,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互动式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初中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重要渠道,对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少初中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甚至把思想品德课列为“最不喜欢的科目”。这种情绪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将无从谈起[1]。

1、“互动式”施教的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而主体性要在教育中“安家落户”,则必须找到主体性与教育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即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性的人。可见,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1.2民主性原则

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课堂气氛中的民主性。哥顿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2]。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竞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构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互动式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互动式课堂教学只有在民主开放的教学空间才有发挥的余地。

1.3鼓励性原则

鼓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成功和进步的基石。初中学生的情感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比较丰富了,情感的延伸性也比较长。他们为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而喜悦,从而学习的兴致倍增;也会为在学习上的暂时困难和挫折而苦恼,从而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感受,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积极情感并给予鼓励。

2、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1克服“怕”的思想

一听,就是多听别人是怎么开展互动课的,不仅听同一学科的互动课,还要听其他学科的,尤其是相关学科的,切磋琢磨别人开展互动课的程序,语言表达,课堂控制等等,然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通过多听,掌握开展互动课的基本要求。

二想,就是定好了互动课的课题后,就要开动脑筋多想。想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来导入学习,想自己该如何引导学生,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想如何应对课堂出现的自己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和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等。通过多想,尽量使互动课上的情况都在自己设想范围内,可做到临阵不慌,气定神闲。

三练,就是对自己想到的所有问题进行归纳、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做到胸有成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多练,可谓熟能生巧,熟悉所要互动的内容。

四试,就是多次试讲,理论必须联系实际,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是不行的,不要怕麻烦,不要难为情,站在岸边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必须亲自“下水”,请其他教师当学生,自己进行试讲,找出存在的不足,通过多次试讲,提高驾驭互动课堂的能力。

只有克服了“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互动更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2提高“能”的本领

“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能”就是教师组织互动课的能力,它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解决实践问题能力、控制课堂能力等方面。互动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发言人多,观点、看法多种多样,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大难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而互动,避免出现淡化主题的现象,要善于控制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有人把互动式教学比作散文,课堂上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的确是一门大学问。互动教学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但其宗旨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必须围绕讲课的主题来讨论学习。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答非所问,有些学生会跑题,或谈一些比较极端、偏激或不符合党和国家政策的观点和言论,这时候,作为教师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把那些跑题的学生的发言引导到正题上,对那些极端、偏激的观点进行纠正,对那些错误的观点及时制止,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同时,要会发现问题,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引导学生,将探讨的问题逐步引向更深的层次。

2.3调动“活”的激情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心中装有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凭着一颗良心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以偏见或成见对待学生,而是能设身处地为每一位学生着想,做出相应的换位思考,应当有意识地向那些不发言的学生提问,“使师生关系充满平等、民主、真情、友爱、安全而非焦虑、警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让他们把课堂当做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课中。

3、结论

总之,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通过进行师生和生生间的愉快交流,学会在不确定中学习和生活,克服依赖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进一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健康茁壮成长,让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让学校变成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少年。

参考文献:

[1]肖龙海.论优化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方式更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2]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上一篇: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有效思考 下一篇: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