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机会成本与收益分析

时间:2022-07-15 07:00:08

浅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机会成本与收益分析

摘 要:本文由考研热这一现象引出如何理性判断是否应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问题,利用教育成本概念和核算方式,从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计算方式引申到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机会成本计算,对代表性考研人群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机会成本分析,探讨究竟该如何理性衡量考研的必要性,引导报考者走向科学考研之路。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育成本,机会成本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持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全国研考招生人数由36.4万人增加到151.1万人,2012年全国165.6万人确认参加今年考研,报考人数创历年新高。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增幅达9.6%,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专业学位报考人数达43.7万。据预测,未来几年考研热将继续“高温”。

在面临毕业选择时,大多数同学在考研和工作之间难以做出决定。为更好的就业是当前多数同学报考研究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不与个人兴趣、专业走向、社会发展趋势向结合,不理性考虑考研的必要性,只是一味地先上学再说,这种报考显地盲目性太大 。未来几年,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毕业生数量增加,用人单位需求并未扩大,研究生就业未必就会比本科生、专科生容易。过去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修业年限大多是两年半到三年,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学术型人才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般会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一般是两年,培养方向逐渐向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过渡,学生在校期间就应确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面对来自本科就业和考研的两方面巨大压力,是否应该考研已经成为报考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报考者在报考时是否理性分析过考研成本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过科学的规划呢?

一、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是指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可以直接用货币计量的支出,包括学费、住宿费、学习用品费、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考试费用等直接教育费用。但如果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获得奖学金以及任何形式的助学金,那么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必须扣除这部分收益,因为他代表一种转移支付。直接成本的计量公式可表示为:直接成本=学费+住宿费+杂费+学习用品费+交通费+生活差距费-助学金(奖学金)金额

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又称之为间接成本,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接受研究生教育而未能就业所放弃的收入,即机会收入。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个体是一个合法的社会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通过其劳动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如果该个体接受研究生教育,那么他将暂时放弃工作机会,也就失去了获得收入的机会,对个人来说是一项损失,是因接受研究生教育而付出的代价。

另外,个人的自有资本大部分会用于储蓄或是资产投资,这样个人会获得一定的收益,是一种纯资本收入。而个人一旦将自有资本投入研究生教育,这种纯资本收入将被放弃,这也是个人投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代价和成本。以研究生三年教育为例,设个人在三年中动用的储蓄分别为Si (i=1,2,3),储蓄的全部回收期均为T年(即第i年动用的储蓄均在第T年收回),人民币储蓄利息为R,则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放弃的利息收入的机会成本可以用约束函数式表示:RIC=∑SiRT, (i=1,2,3);Si代表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在第i年动用的储蓄量;T代表储蓄的全部回收期。因此,研究生教育的个人间接成本也可以用函数式来表示:IC=WIC+RIC=∑Wi+∑SiRT,(I=1,2,3):其中 WIC=∑Wi(I=1,2,3):∑Wi代表受教育者如果不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第1年的收入。

二、攻读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收益;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包括市场性收益和非市场性收益。市场性收益是指受教育者因接受研究生教育而获得的终生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个人来说,尽管还没有证明研究生教育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存在着绝对的线性关系,但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在其职业生涯中能获得较高收益却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市场性收益还包括其他一些由于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既包括收入量的增加、收入质的提高、收入结构的优化和改善,也包括支出的减少,如消费行为的经济、有效和理性使支出相对节约。非市场性收益指受教育者因接受研究生教育而获得的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收益量很难用货币形式来度量,是一种非货币性收益。包括社会地位的改善、个人文化教育修养水平的上升、个人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个人社会生活结构的优化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等等。具体表现在;(1)个人未来较高的收入:经济价值的实现是体现人生价值一个重要的方面。受教育程度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受教育水平高的人的终生收入总要比受教育水平低的人高。但是,由于该收益受就业率、就业年龄、工资水平影响等因素影响,不同专业方向和年龄的学生在收入上存在巨大差异。(2)获得更好的发展前途:研究生因其工作起点相对高于本、专科生,职称、职务的晋升速度明显快于本、专科生;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知识面宽、工作能力强且职业适应性强,在防止失业和减缓失业的持续时间方面,研究生总体上也比未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具有明显的优势。(3) 获得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较高社会地位和知识层次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享受社会尊重的满足,提高日常生活的品味,欣赏更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如名著、名画、名曲等,得到精神的充实和满足。(4)心理收益;考研和读研本身是一个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学习过程伴随着充实感、满足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所带来的愉悦;朋友和同事等的关心、帮助和鼓励都形成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并且,读研期间,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师益友为伴,研究生的学识、修养不断完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读研的心理收益。

三、成本-收益分析;最常见的形式有:(1)成本―收益净现值法:y为受高一级教育水平的人的年收入,x为不再继续接受教育的人的年收入,r为年利息率,T为工作年限,C为接受该级教育的直接成本,J为接受该级教育的机会成本。如果NPV>0,则研究生教育投资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如果NPV=0,则接受研究生教育没有十分必要。如果NPV

参考文献:

①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②陈晓宇,《论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毕业论文,1998,

作者简介

丁兆玲 1958年出生 本科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工作高级职员

上一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抗裂防水剂的应用 下一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