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和当代建构

时间:2022-07-15 06:41:34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和当代建构

【摘 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可分为基本范式与具体范式两个层级,主要经历了改革与建设的革命过程和五大范式的转变,是一个从部分共享至人人共享,再到世界人民共享的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建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整合利用各种优势条件理论,明确创新方向和创新发展渠道。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历史逻辑;当代建构

一、前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要是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具有中国民族特征、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中国国情的新理论、新要求、新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领导人在带领全中国人民坚持马列主义的领导,并在其基础上改革、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创新范式是一项长久而严肃的工作,因此,在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要做好长期、深入的工作准备,坚持科学、正确的革命态度,结合中国特色,进行的中国理论创新建设。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创新范式概述

1、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创新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科学家、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 年提出的。范式是有关于科学共同体系在特定科学实践内推动科学发展的工具、原则、信念、方法、价值等。可以说,范式不仅是一种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其根本任务是为了解决各种危机及难题。从库恩的范式理论来看,其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等存在着形式及内容上的区别,两者具有不完全兼容性。所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创新中,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库恩范式理论,而应该批判性地借鉴库恩范式内涵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思想,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范式。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可简称为理论创新,主要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领导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下,运用其理论的方式、立场、观点等,结合中国理论创新实践,构建的新方法论、新世界观,并总结出创新规律与创新经验,形成的新经典范例,最终成为中国化的科学精神。[1]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发展、创新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础所总结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价值理论与新判断标准,形成的中国基本战略与路径选择。其内容包含了一定的目标规划、检验模式等,是坚持正确的价值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的新范式,具有科学革命性、理论实践性、历史逻辑性,同时也是工具理论与价值理论、原则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其目的是探索、细化、提炼、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最直接、最有效,同时也是最通俗易懂、善于把握的具体范式。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可分为基本范式与具体范式两个层级。其中,基本范式,相当于原理性范式,其形态和节后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一种较为正确的方式,也是党和人民依据实际状况而直接选择、运用的理论范式。例如:马克思主义为一个理论范式,其是人类探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基本范式。而具体范式主要是党和人民在基本范式的理论指导下面对新的实践及新的课题所构建的范式。一般来说,基本范式无需转换及创新,而只需理论主体能够坚持与继承,具体范式会随着任务的改变而不断转换及创新。

2、中国马克思理论创新范式的发展

从理论创新的范式特质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不可通约性、优先性与先导性、累积性与持续性等方面的创新特性。而从理论的创新范式生成来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所形成的基础准备为党和中国人民不断运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中国问题的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从动态的历史逻辑角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从部分共享,至人人共享,再到世界人民共享的过程,走过了时代的变迁,经过了不同时期的历形态转变,最终才发展、更替、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理论创新中,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理论信念,才使得理论生成有了动力,在党和人民的理论革命、实践革命后,成为了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

中国理论创新中的历史逻辑为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也是实践发展的支撑逻辑,一般来说,理论逻辑为历史逻辑的思想存在形式,也是对历史现实的抽象与理论化描述,这两者需要统一于客观的发展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实际发展逻辑中的理论反映及理论概括。从发展史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被党和人民建构为推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战略,是理论创新基本范式与核心范式,同时也是创新范式所形成、发展的基础。

尽管党的理论创新史并未明确的表达范式相关概念,但借助库恩范式理论,对中国党的理论创新历史加以整理,就可发现中国马克思理论客观存在且被历史与实践证明的创新范式,并形成了当前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基础与创新条件。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范式中,历史及形态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借助库恩的范式理论来观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可对范式加以界定、划分。所以,社会主义的相关范式可先后分为三种,即:逻辑范式,主要是指恩格斯、马克思两者的社会主义;革命范式,主要是指以及列宁、斯大林为主的社会主义;建设范式,主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历史发展推动着形态的改变,而形态同时也伴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历史与形态是研究创新理论最关键的因素。结合历史逻辑,便可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进行四个角度的说明。[2]

(1)从理论创新层级来看,中国的理论创新范式主要经历了改革与建设的革命过程。其改革与建设所形成的革命理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范围内创新的经典范式。具体来说,革命范式,主要是以为主要领袖,形成的中共第一代领导,并坚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包城、抗日统一战线、工农割据等世界瞩目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理论。而正是在中国革命的探索、创新中,通过理论的指导,才使得中国的革命取得了真正伟大的胜利,屹立于国际舞台之上。在建设与改革范式中,中共中央领导人集体突破了苏联模式,并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路线,建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等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使得中国真正的实现了改革开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理论,并取得了近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成就。

(2)从历史实践问题来看,中国的理论创新范式也共经历了五大范式的转变,也就是问题范式转变。具体来说,问题范式是理论创新的基本范式,主要是从恩格斯、马列主义,再到及邓小平等,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著作强调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是经过不断的实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所形成。[3]其中,以领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了艰难的斗争与历经的考验,才充分理解到理论的真谛,并充分解答了新民主的革命问题、社会主义的革命问题、推动新民主与社会主义的革命问题等,真正形成了思想,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而中国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也同样经历了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实践活动,才真正解答了何为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并形成相关的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中国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面临了一定的困境,并在重大转折时期中解答了“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怎样的中国共产党”相关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得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范式进行一个稳定、持续的阶段。之后,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解答了“中国实现怎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坚定不移的开始坚持科学发展观。

(3)从中国的理论创新主体看,中国的马克思理论的创新范式也经历了“照抄照搬”到“独立探索”的过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当前所形成中国正确的创新理论范式与经历了与革命的实践,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而形成。中国的理论创新范式,一共经历了脱离实际状况是范式,到结合实际国情是范式转变过程。其过程为:随着苏联“十月革命”爆发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传入中国,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也正是受之启示才真正开始。在中国革命初期,由于没有任何的革命经验可借鉴,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运用,一直都是沿用苏联模式,所以才形成了照抄照搬范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革命事业虽然道路正确,当由于没有结合自己实际国情进行创新,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遭受到一定挫折。直到中共召开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才确定以为领导核心,开始探索出独立的中国发展道路,并形成了当前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着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伟大胜利。事实和历史都证明,中国独立探索道路的成功,也正是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发展道路。

(4)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中国理论创新范式,同样经历了逻辑清晰的发展过程,包含传播、运用、吸收与创新四个发展范式的过程,并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从传播范式看,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走的是基层道路。从中国早期革命来看,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是经历的艰难的历程,很多革命先辈都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结合起来,形成了坚固的传播路径,所以才使得理论传播根深蒂固,为理论创新范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吸收和运用范式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的历史实践,才从实践过程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并吸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人们形成了坚定的思想理念,开始实现中国与民族的独立富强。在创新发展范式中,中国开始不再简单的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在其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4]

4、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建构

创新为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先导,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强大支撑,同时也是国家政党得以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在创新理论中,当代中国要解放思想,进行理论范式理论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引导社会加快前进的步伐。所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架中,要坚持实践理论范式,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求理论创新路径。

(1)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明确创新发展方向。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需注意,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理论创新的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促使中国化创新理论推进至另一个全新境界。就曾指出理论创新前提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推进理论得到不断创新。这说明,在理论的创新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性,是实现当代中国理论构建的关键因素。

(2)整合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中,还需要整合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条件,以推进理论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范式为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在发展创新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集中各项优势条件,做好战略部署与准备工作,将理论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其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条件论,其中文化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为理论创新的首要生活条件;而具体问题具体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为理论创新的首要思想条件。在创新中,党和国家要制定出相关的理论创新战略,帮助全民树立创新意识,利用社会共同力量,推动国家的不断发展。

(3) 明确理论的创新发展渠道。理论创新需要先确定创新路径,而创新路径的确定,为实际问题与理论问题的融合。[5]在创新路径选择中,应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并能够清楚的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逻辑性。理论创新路径首先需要学习、贯彻、落实路径,在全党和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创新基础。理论创新为一个连续动态发展的逻辑过程,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一的整体。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更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为动态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理论原理、运用、创新发展间相互协调统一,以期更好的贯彻、落实理论创新。理论创新要不断先前推进,就需要在原来的创新理论基础上,大力度宣传新的创新理论,并注意实时用新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全党、全国人民。此外,还要在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保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坚持发展,并形成继承与创新共存的局面。

三、结束语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创新应遵循历史逻辑。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之初,中国就经历了吸收、照搬、借鉴、创新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理论创新范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一直存在,而在当论创新中,需要首先了解理论创新范式的概念,并结合中国理论创新范式的发展过程,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理论,结合科学发展观,界定理论的存在形式与表现形式,才能够深刻理解理论创新的历史意义,构建成当代的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范式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完整的体系,在理论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借鉴苏联的革命经验,并结合当代中国动态国情,才能使理论创新更具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新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四重辩护[J].中国社会科学,2014(04)26-44.

[2] 张玉勤.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9-42.

[3] 任平.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J].江海学刊,2014(02)35-44.

[4] 刘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与发展的实践逻辑[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02)25-87.

[5] 唐立平,田克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5)51-55.

【作者简介】

邓会君(1976-)女,汉族,四川江油人,法学博士,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研究.

上一篇:健全征信业务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探析 下一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保护范围论金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