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局灶结节样增生(FNH)的螺旋CT诊断

时间:2022-07-15 05:00:20

肝局灶结节样增生(FNH)的螺旋CT诊断

肝局灶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肝脏局灶性良性肿瘤样病变,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好发于20~50岁女性[1],常因其他原因作腹部检查时偶然发现,它可能由肝脏对局灶性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应所造成[2],在影像上常需要与其他富血管的肝脏良性及恶性肿瘤如肝腺瘤、肝血管瘤、肝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进行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病理确诊的21例FNH的多期螺旋CT表现,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FNH,男5例,女16例;年龄16~51岁,平均33岁;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病理证实15例;偶然发现病灶17例,有4例有腹部症状或体征:疼痛3例,肝功异常1例。

2方法

采用GE High Speed Advantage 螺旋CT机进行平扫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条件:120 kV,300 mA,层厚:10 mm,Pitch:1。非离子型造影剂(优为显350 mg/ml)100 ml,用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射,速率2.5~3 ml/s,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0 s、60~70 s、3~5 min。

3结果

21例患者共检出24个FNH病灶,其中1例有2个病灶,1例同时并发3个病灶,病灶1.5~9 cm,平均4.2 cm。平扫呈略低密度8个病灶,呈等密度16个病灶,病灶中心附近可见星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纤维疤痕,部分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8个病灶。18个病灶边界欠清,所有病灶边界光滑无分叶。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24个病灶,均匀强化16个,中心低密度无强化8个。动脉期病灶中心低密度纤维疤痕中见强化的迂曲扩张供血动脉5个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略低密度3个,等密度20个,略高密度1个。中心低密度疤痕及纤维分隔延迟期强化6个,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围见线样血管强化影、似不完全包膜强化8个,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周边见迂曲扩张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强化6个。

4讨论

FNH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FNH的检出率逐渐上升,是继肝血管瘤后最常见的良性局灶性肝实质病变,主要见于青年妇女。其病理特点为:以星状纤维疤痕组织为核心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维组织分隔形成分房状结构,纤维分隔内同样含血管腔和增生的胆管,病变周围无包膜[3]。现认为肝FNH是正常的肝细胞对先天性或获得性异常血管的反应性增生,故病变中除有异常血管,还主要有正常的肝细胞、Kuffer氏细胞、胶原基质、胆管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位于病灶中心部位畸形的血管包括小血管瘤以及动静脉畸形、扩张的毛细血管。反应性增生的胶原基质和纤维组织分隔呈离心性辐射状在畸形血管周围包绕,称为中心星状疤痕。中心的血管为增生组织的营养血管呈离心性供血,约80%的FNH是孤立性病变,多发性FNH常合并肝血管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和其他器官的动脉发育异常。

Stephanie.K[3]等报告45例FNH,平扫33例,呈低密度14例(42%),等密度16例(48%),高密度3例(9%),呈高密度的肝脏均为弥漫性脂肪肝,病灶中心见低密度纤维疤痕9例(27%)。动脉期病灶均匀性明显强化40例(40/45,89%),中心低密度疤痕组织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线样血管强化影(17/45,38%),动脉期病灶周围见增粗迂曲供血动脉(5/8,63%),延迟期病灶中心疤痕呈等密度(12/17,71%),高密度(3/17,18%),低密度(2/17,12%),病灶中见低密度放射状纤维分隔(5/45,11%)。Brancatelli G[4]等报告78例FNH病例,发现FNH病灶124个,单发病灶(60/78,77%),病灶边缘光滑(109/124,88%),边界欠清(89/124,72%),病灶周围见异常血管影(34/124,27%),病灶中心疤痕组织见异常血管影(16/124,13%),纤维间隔内见异常血管影(19/124,15%)。病灶平扫呈低密度(47/117,40%),等密度(66/117,56%),高密度(4/117,3%),平扫病灶呈高密度的肝脏均为弥漫性脂肪肝。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106/106,100%),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8/124,6%),等密度(89/124,72%),高密度(27/124,22%)。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4/61,7%),呈等密度(56/61,92%),呈高密度(3/61,5%),病灶中心见纤维性疤痕(62/124,50%),中心性疤痕周围见放射状纤维分隔(5/124,4%)。平扫中心疤痕呈低密度(30/56,54%),动脉期中心疤痕呈低密度(43/48,90%),门脉期疤痕呈低密度(42/62,68%),延迟期疤痕呈高密度(22/27,81%)。

本组21例共发现24个FNH病灶,有19例(19/21,90%)呈孤立性病灶。平扫FNH病灶呈略低密度(8/24,33.3%),等密度(16/24,66.7%),无一例呈高密度影,这可能与本次病例肝脏均未见脂肪肝有关。边界欠清(18/24,75%),边缘光滑(24/24,100%)。平扫时FNH病灶呈等密度多见,CT可根据病灶中心的低密度疤痕、占位效应及病灶周围迂曲扩张的血管影来发现病灶。病灶中心及附近见星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纤维疤痕及部分见放射状纤维分隔(8/24,33.3%)。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24/24,100%),均匀强化(16/24,66.7%),病灶明显强化是由于FNH为富血管性肿瘤样病变,内部密度均匀,坏死和出血少见,故常均匀强化,病灶中心低密度纤维疤痕无强化。动脉期病灶中心低密度纤维疤痕中见迂曲强化血管影(5/24,20.8%),这些血管影为FNH的供血动脉,此为FNH的特征性改变。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略低密度(3/24,12.5%),等密度(20/24,83.3%),略高密度(1/24,4.2%),病灶中心低密度纤维疤痕及纤维分隔强化(6/8,75%)。由于FNH丰富的动脉血供和病灶周围大的引流静脉及血窦导致FNH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特点。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围见线样血管强化影(8/24,33.3%),似包膜强化,是由于病灶周边扩张的引流静脉或血窦强化所致。动脉期及门脉期在病灶周边见迂曲扩张的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6/24,25%)。

FNH在影像表现上常需与肝腺瘤、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及富血管性肝转移瘤进行鉴别。肝腺瘤是富血管性肝脏良性肿瘤,好发于长期服避孕药物及类固醇激素的中青年妇女,病灶易出血,动脉期肝腺瘤呈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及FNH,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肝腺瘤有包膜而FNH一般无包膜,延迟期FNH的中心低密度疤痕有强化而肝腺瘤的陈旧性出血呈低密度无强化。动脉期FNH中心纤维疤痕中可见强化的迂曲扩张供血动脉影。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瘤(FC-HCC)是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青年人,不伴有肝强化,甲胎蛋白无升高。由于该肿瘤内也可见中心疤痕及放射状分隔,类似FNH的CT表现,但FC-HCC常呈分叶状,常伴有转移灶及门静脉侵犯。FC-HCC平扫常呈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呈非特异性强化,中心疤痕组织可强化或无强化,但未见肝FNH动脉期特征性的低密度疤痕组织中强化的血管影。FC-HCC病灶内常见钙化影而FNH钙化少见。

富血管性肝转移瘤通常有原发肿瘤病史,常为多发,密度不均匀,平扫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少见。

肝FNH是一种肝脏局灶性肿瘤样病变,病灶较小,无临床症状时常无需手术治疗,这有必要与其他肝脏良性和恶性肿瘤进行鉴别。FNH平扫、门脉期及延迟期常呈等密度,与周围肝脏组织分界欠清。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接近,中心疤痕组织内可见强化的迂曲扩张供血动脉,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周边可见强化的迂曲扩张的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在延迟期病灶中心的低密度纤维疤痕强化。螺旋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对肝脏的三期强化扫描,可对大部分FNH做出定性诊断,有利于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Uggowitzer MM,Kvgler C,Ruppert-Kohlmayr A,et al.肝局灶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现状.德国医学,2001,18(1):31

2叶慧义,高方挂,董宝瑞,等.肝脏局灶结节样增生的综合影像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4(4):258-260

3Carlson SK,Johnson CD,Bender CE,et al.CT of focal nodular-hyperplasia of the liver.AJR,2000,174:705-712

4Brancatelli G,Federle MP,Grazioli L,et al.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CT findings with emphasis on multiphasic helical CT.Radiology,2001,219:61-68

(收稿日期:2007-07-09)

上一篇:房间隔膨胀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红外线扫描及高频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