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15 04:58:11

构建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期货市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期货价格发现与风险规避操作的难度,围绕着期货如何为实体企业服务这个问题,有必要构建战略联盟来实现期货市场功能。本文从期货公司发展的角度,认为要全面满足客户的稳定生产和经营利润的需求,同时实现客户锁定,必须组建期货市场战略联盟,期货公司可与科研组织、贸易仓储企业、投资公司和海外期货公司等结成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为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和顺畅的通道服务。

关键词:战略联盟;期货公司;期货市场

Abstract:The systematicness and complication of futures market make it difficult to discover the price and dodge risk. So in purpose of serving entity enterprises,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strategic alliance to realize the futures market’s functions. This paper considers tha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customers’ demand in stabilizing production and attaining profit and also to lock customers,futures companies should build strategic alliance with institutions 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trading and storage enterprises,investment companies and overseas futures companies. By this means,futures companies can share resourc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m and take full use of futures market to help the entity enterprises.

Key Words:strategic alliance,futures company,futures market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7-0073-04

期货公司如何从几乎同质的业务模式中脱颖而出,实现稳定发展,是每家公司都面临着的战略问题。为保持与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本着“立足产业、服务产业”的宗旨,期货公司应构建战略联盟,与科研组织、贸易、投资和海外期货公司结成联盟,即期货市场战略联盟。

一、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为实现参与合作的企业目标而形成的组织合作结构。参与战略联盟的企业数量至少在两个以上,并且存在形式多样化、目标战略化的特征。目前,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往往被期货市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所困扰,这就需要服务客户的期货公司不仅仅提供交易服务,更应当以客户解决方案为战略选择方向,通过战略联盟的形式实现客户的锁定。

客户解决方案战略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诺德・哈克斯教授和他的团队于1997年提出,他们调查了上百家的公司,提出了战略选择的三角模型,代表企业战略选择的三个方向:最佳产品、客户解决方案和系统锁定。

客户解决方案战略的出发点是通过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战略的重点是锁定目标顾客,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实施手段是学习和定制化。学习具有双重效应:企业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客户不断的学习增加了转换成本,提高了忠诚度。实施这种战略往往意味着与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客户的合作和联盟,大家一起来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方案。客户解决方案定位反映了战略定位的重心从产品向客户转移,它强调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以及客户的学习效应。

二、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价值提升

(一)期货市场战略联盟促使交易费用降低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战略联盟是介于市场和企业间的中间组织,是混合的管理结构。在给定生产要素情况下,企业有三种选择:一是自己生产;二是从现货市场购买;三是和联盟伙伴合作生产。企业的所有者将根据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最小值做出选择。虽然理论上市场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的最优办法,但是市场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所以企业会寻求资源的内部一体化。当完全内部一体化由于竞争的交易成本很高受到限制时,进行合作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形成联盟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公司边界上的活动,减少总的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根据交易费用理论,联盟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减少公司交易费用方面,它比市场、层级组织结构都更有效。

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目标是为实体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客户服务。作为联系客户与期货市场的期货公司应作为联盟的发起人,由具有自营、资产委托资格的投资公司设计最优期限结合方案并操作,经贸易公司、境外板块对客户实际生产、物流、仓储、实物交割服务,辅以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共同努力为实体企业客户提高资金周转率、节省财务费用。在联盟合作中,由于客户需求、风险偏好的不同,其服务方案的个性化可能是联盟单位是两个或多个,这可以由期货公司根据实体企业客户要求组织各单位协调,也要求各实体企业必须有战略联盟关系。

(二)期货市场战略联盟促使价值链增值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企业的价值链是一系列由各种纽带联结起来的相互依赖的活动。企业在价值链上的每个价值活动不可能都具有同样的比较优势,在某些价值增值环节上,本企业拥有优势,在其余的环节上,其他企业可能拥有优势,为达到“双赢”的协同效应,彼此在各自的关键成功因素――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上展开合作,可以求得企业收益最大化。一个企业或公司的企业价值链是由许多价值活动组成的,但是并非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同样的价值,有些环节显得更加重要。抓住这些关键环节也就等于控制整条供应链。不同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优势不同,可以形成双方的优势互补,这样他们也就有组建战略联盟的动力。

期货市场中,实体企业客户频繁进行原料采购与成品入库、销售等。在当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情况下,仅靠传统经营理念的现货原材料、产成品库存管理的价格风险很大。而现代企业模式要求实体企业充分使用现货与期货方式结合管理,即通过与国内期货公司、境外期货公司进行期现两市场原料、成品套保、套利等;由于期现结合中可能需要资产委托、库存设计、仓单服务、仓储、购销、报价等个性化服务,就要求与贸易公司、投资公司、境外期货公司、科研机构等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环节优势达到双赢甚至多赢。期货市场战略联盟将这多个主体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共享各自价值链上某些优势环节,以集中优势的经营资源和能力,克服彼此的薄弱环节,实现价值链的增值。

(三)期货市场战略联盟促使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是从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出发,探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认为竞争优势不是偶然的机会所致,也不是通过一般性的管理创造出来,而是企业获得并高效地运用一系列有价值、稀缺、难于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的结果。资源基础理论重新从企业内部寻找企业成长的动因,用企业内部资源的特殊性来解释企业之间竞争优势的差异。该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之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当一个企业具有竞争价值,拥有难以复制和替代的独特资源时,它就能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实体企业参与期货与现货经营模式中,由于风险偏好不同,企业对原材料、产成品期现组合管理的需求不稳定且不可固定。例如规模、生产、结构完全一致的A和B企业,可能由于管理者有不同风险敞口要求,A可能仅需进行期货套保,而B需要贸易公司加盟进行战略仓储、贸易期现结合操作等。期货市场战略联盟主体均有各自独特的资源,不同的组合将显示不同的竞争力,且每一种组合难以复制和替代,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

(四)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彼得・圣吉在其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中介绍了组织学习理论,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该理论一反传统竞争优势的分析思路,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出发,强调学习能力与动态竞争优势的紧密相关性。它把企业视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干中学”、“用中学”以及外部的“从相互作用中学习”、“产业间外溢”等基本的学习途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改善企业整体经营效率的目标。

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形成是解决经验型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通过缔结战略联盟,创造一个便于知识分享的、移动的宽松环境,通过人员交流、技术分享、访问参观联盟伙伴的设施等办法,将经验型知识有效地移植到联盟各方,进而扩充乃至更新企业的核心能力,真正达到各方合作的目的。

(五)战略联盟对期货市场风险的优化与规避

Das和Teng等人曾提出基于风险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联盟的管理中存在两种风险,一是绩效风险,二是关系风险。绩效风险是指在充分合作的情况下战略联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种风险来自于合作之外的因素,比如环境的变化、合作者能力的缺乏等;关系风险指其他合作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战略联盟实际上为企业实现风险转换提供了一种机制,它是在企业的风险或资源与能力需求超出了本身所能或所愿意承受的限度的情况下,企业以承担关系风险为代价,以弥补自身不足的一种战略选择。绩效风险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得以分担,而关系风险却只能在联盟中才能创造出来。另外信任和控制也将影响到合作者的主观风险意识,不同的资源也会导致不同的风险,所以采取合理的资源、信任、控制和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间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绩效风险与关系风险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弥补而实现决策优化的结果。

由资源基础理论可知,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内部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其所有资源,特别是当外部环境变化激烈的情况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现有资源的有用性,同时还使得企业需要更多的新资源。而由资源依赖理论可知,企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广泛存在于企业外部的社会网络中。所以,企业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利用其他组织的资源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弥补了自身资源的不足。

以期货公司为例,因为当前制度上的约束,国内期货公司能够提供的服务仅限于交易和咨询服务,对于客户的现货交易、期现结合交易、跨市场套利交易和进出口保值交易等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为全面满足客户的稳定生产和经营利润的需求并实现客户的锁定,期货公司必须通过与仓储、贸易、投资和海外期货公司结成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客户的风险管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和顺畅的通道服务。

三、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应用:珠江期货案例

本文以珠江期货“五位一体战略联盟服务体系”为例,对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应用进行探讨。近年来,珠江期货紧紧围绕“立足产业、服务产业”的经营理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五位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

企业简介:A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铜加工设备、精密铜管和铜管深加工产品,是国内集“铜加工设备―精密铜管―铜管深加工产品”产业链为一体的铜加工高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最初只是珠江期货的套期保值客户,而珠江期货“五位一体”战略联盟囊括了珠江期货有限公司、珠江经济研究所、某贸易板块企业、某投资公司、境外期货公司。企业在确定生产销售规模与销售价格时,由期货公司牵头,各板块按照A企业需求组建“现货―期货合作委员会”,其成员为各战略联盟单位负责人,以协助A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锁定生产成本、加工费用和利润空间。

具体操作策略是当库存量较多且市场销售困难时,通过期货市场卖出恰当保值头寸,实现在期货市场上虚拟销售,等现货处理完毕的时候再对冲平仓,达到保值效果。此期间,由合作委员会指导运用基差交易的原理,把期货与现货结合起来,实现期货与现货“综合库存”;当现货贴水的时候,合作委员会对期货上的持仓平仓,指导A企业持有现货;当现货价格高、期货价格低的时候,指导A企业尽量减少现货库存,把库存水平转移到期货上购买。同时不断跟踪铜期货各市场及合约价格变动,当期货市场价格由于投机资金推动而出现不合理差价的时候,通过买入近月期货,卖出远月期货,包括跨市场操作,加以配合仓储物流进行现货仓单置换等交易,现货扣除接仓单的资金费用成本完成无风险套利。现货方面与战略联盟中的仓储贸易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由仓储贸易企业辅助现货交易,提供置换、贸易、仓储、发票等配套服务。由于战略联盟的合作关系,每一个实体企业都不是独立战斗,任何一个环节均是在决策团队统筹下完成。经过2年多的实践完善,该公司目前精密铜管产销量、螺纹铜管产量、市场占有率均有明显提升。

该战略联盟涵盖了目前我国生产投资型企业借助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一条完整的期货市场价值链。各个板块之间通过客户、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实现多赢、稳定的战略联盟。

四、期货市场战略联盟之再思考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市场都不是孤立的市场,各个市场相互联系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市场中企业因为制度、资本以及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原因不可能同时在多个市场生产经营,近年来更多的企业将战略选择放在专注主业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但是完全通过市场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又面临着交易成本过高、资源有限等困境,通过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形式,以相对独立的模式展开合作竞争应是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发现几点期货市场战略联盟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念先进但组织形式有待优化

期货市场战略联盟是一个综合性的、全能性的风险管理服务体系,但由于是不同利益主体,如何有效协调各方利益需要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二)期货市场战略联盟需要期货配套品种与制度的支持

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已相对成熟,期货交割量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交割仓库数量与分布及期货品种的限制,客户期货交易、现货交割存在困难,也使得期货市场功能难以发挥,极大地阻碍了期货公司战略联盟的发展。

(三)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组成及发起人有待理顺

目前,由于期货市场的风险性、复杂性,作为风险监管纽带的期货公司自然应当成为期货市场战略联盟的发起人,其他公司均视实体企业客户需求而定,但哪些公司应加入期货市场战略联盟?是否有更适合的联盟发起人?还有待继续研究并理顺关系。

参考文献:

[1]Barringer,B.R.and J.S. Harrison,Walking A Tightrope: Creating Value Through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 26(3):p. 367-404.

[2]Das T K and B.A. Teng,Resource an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Strategic Alliance Making Process.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8.24: p. 21-42.

[3]Das T K and B.A.Teng,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26(1): p. 31-61.

[4]Doz,Y.L.,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s:Initial Conditions or Learning Process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 17(Summer Special Issue):p. 55-83.

[5]Hennart,J.F.,A Transactions Cost Theory of Equity Joint Ventur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p. 361-74.

[6]李绍和.国际战略联盟的设计与管理[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 (5).

[7]梁权熙,欧阳宗旨,廖焱.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有效性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11).

[8]李元旭,唐林芳.发展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知识联盟管理[J]. 财经问题研究,1999,(2).

[9]刘宏.中国期货公司竞争力现状与对策研究[J]. 财贸经济,2006,(6).

[10]刘建清.战略联盟:资源学说的解释[J.中国软科学,2002,(5).

[11]刘益,李垣,and 杜旖丁.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资源、风险与结构模式间关系的概念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4,(3).

[12]任旭.基于资源依赖观点的企业战略联盟演变机理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3]宋榕.试论国际战略联盟的管理[J].经济论坛, 2004,(12).

[14]孙健,边伟军,袁颖.企业战略联盟治理结构的选择[J].经济问题,2004,(1).

[15]王萌.战略联盟理论对企业营销的影响[J].市场营销导刊,2009,(1).

[16]王平.新形势下的期货公司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08,(10).

[17]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2005[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8]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发展报告2009[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SWOT分析 下一篇:企业资产剥离型紧缩战略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