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话主义旗帜下的魔幻电影初探

时间:2022-07-15 11:42:35

新神话主义旗帜下的魔幻电影初探

[摘要]20世纪末兴起的“新神话主义”浪潮,以动漫,影视,网络游戏为标志迅速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主流。而同一时期在全球掀起了巨大反响的几部魔幻大片,则是在影视领域有力的呼应了这股浪潮。在“新神话”主义的视角下重新审视20世纪的魔幻浪潮,可以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经验。比如电影人们从极度个体化的人群入手,赋予其独特的生存元素和行为设置,以此创立自己个性化的世界体系。同时关注现代人的奇幻式心理折射,而区别于以往对神性世界的重视等。这些问题在本篇中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魔幻;新神话主义;神性;自我主体性

一、魔幻电影盛行的背景

早在电影诞生初期,便不乏具有魔幻气质的电影,比如被奉为“魔幻电影之父”的梅里爱的作品《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但即使是在好莱坞的初期,这些隐含着魔幻电影特质的作品也只是形单影只,难成大器,再加之技术方面的严重限制,魔幻电影曾一度销声匿迹。但是,技术的惊人发展让魔幻电影人看到了曙光。

20世纪90年代,利用电子计算机特技制作电影在美国形成热潮,实拍画面与计算机虚拟画面的完美结合仿佛让人们在荧幕上看到了“上帝之手”。当曾经最为困扰的技术难题转换身份,成为奇观创造的有力推动者时,魔幻电影人看准时机,卷土重来。2001年后,《指环王》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横空出世,魔幻电影终于成为可以与传统电影分庭抗礼的独特类型。

同时,20世纪末兴起的“新神话主义”浪潮,也在文化领域与其遥相呼应,在为魔幻电影摇旗呐喊的同时,也为魔幻电影提供了这一独特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气质。

“新神话主义”这一浪潮的端倪,首先发生在小说创作领域,作家和文艺批评家们确信原始的神话原型和意象作为人类文学中整体的模式、程式和原型象征,以种种不同的“面貌”周而复始的出现。于是,“作家试图将世俗生活神话化,文艺批评家则热衷于揭示现实主义的潜在神话基原。”虽然最初,“新神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形式中,小说颇有着独占鳌头的意味,但是随后不久,在21世纪新媒体兴起的文化背景中,“新神话主义”不但得到了重新的诠释和理解,其作品形式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2004年秋,《中国图书商报》以4版的篇幅做了一期专题,为其界定了新的内涵:“新神话主义是19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浪潮,它以技术发展(尤其以电影特技和电脑技术)为基础,以幻想为特征,以传统幻想作品为摹本,以商业利益和精神消费为最终目的,是多媒体(文学,影视,动漫,绘画,电脑和网络等等)共生的产物,也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其他文化浪潮产生的背景相似,“新神话主义”浪潮创作的深层驱动机制,也来源于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回归和复兴神话,巫术,魔幻,童话等原始主义幻想世界的要求,显然出自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生活的不满和反叛,其投射到魔幻这一部分的重要变化,正如叶舒宪所说,是“由俗返圣与精神的回归”。将被放逐了的精神由对“物质主义追逐的俗世界”返回神圣的世界的提议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代人在战争和紧张生存环境下渴望寻找,“避世桃源”的心理,同时使“新神话主义”这一浪潮具备了治疗性的文化寻根的意味。而在新媒体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电影,在与“新神话主义”浪潮相遇时,其身上肩负的人类精神传播者的使命和“后电影时代”中数字特技的特殊身份,共同将“魔幻”电影这一题材推向了风口浪尖处。由此,在“魔幻”的大旗下,电影开始了又一轮人类精神和理想建构的历程。

二、新神话主义影响下的魔幻电影浪潮

从早期的《梅林》、《教条》等影片,到当今堪称擎天柱石的《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西方的魔幻电影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以《蜀山传》为代表的中国魔幻电影虽然在数量上难以敌众,却也在2006年凭借《无极》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魔幻大潮中。这些林林总总的影片为我们窥探魔幻世界的真正奥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本。同时,在新神话主义的视角下观看魔幻电影,我们又可以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经验。

(一)重构世界图景和人类图景,表达导演现代化的理解

在小说创作领域,“新神话主义”表现最突出的文类是武侠和奇幻。这一突出的表现在电影中得到了沿用。和作家们有意泯灭类型概念创作相同,魔幻电影人们也充当了“多面手”的角色。魔幻电影中夹杂着大量的武侠成分,武侠得以发生的大背景――江湖,也或多或少沾染了魔幻的色彩。以至于在为电影分类时,人们不得不将其打上魔幻/武侠/惊悚等等之类的标签。虽然许多魔幻电影夹杂着大量诸如科幻,惊悚,恐怖等其他元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武侠和奇幻依旧是其最为显著的标签。从影片的构成形式上讲,武侠和奇幻合二为一,成为魔幻电影的有力双翅。这种有意无意的泯灭类型概念的做法,源于对旧的神话片和武侠片进一步超越和提升的愿望,即关于对神性和人性张力的重新认识。对待此问题,韩云波先生认为,“前者有利于对世界图景的假象,后者有助于对人类图景的探索。”世界图景与人类图景两大主题由此诞生,如何在电影中更好地诠释甚至链接这两大命题,电影人说给予的积极策略是建构独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世界体系。由此必然产生的是,虽然这些影片或多或少地沿用了神话的外形,表达的却是作者主体的现解。如《指环王》中,托尔金构建了整个中土世界,赋予这个世界浩瀚的历史,为他的祖国创造了盎格鲁-萨克逊神话。魔戒上显现的文字和小精灵的歌谣让已死的古英语和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在它的神化中得到了一次感性的复活。同时,影片的焦点――魔戒的毁灭,也集中体现了托尔金认为恶魔是罪和精神上的死亡这一观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武侠和魔幻这两大元素的有力合作,不但使影片在世界图景的建构上拥有了宏伟叙事的实力,更是在人类图景这一层面的探索上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广阔的空间。

(二)具有“自我主体性”的神性曲折表达现代人的奇幻式心理

“新神话主义”之新,在于其神话这一层面的“神性”,即不同与原始神话中的神性,也不同与宗教神话中的神性,而是一种自我主体的神性,与以往那种“不容随意更改的神性”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神性拥有了自我主体意识,所以神性中夹杂了更多的人性弱点,于是每每观看影片,我们都会发现,影片最终进行的是一场人性的狂欢。观众们在光明(影片《无极》)身上可以很容易看到这一点,这位在影片开始便被赋予了“神”的身份的“战神”光明,骁勇善战,冷酷无情,是胜利的代名词。鲜花盔甲和黄金面具是导演赋予这个战神的外在性符号,连身陷险境的王只要看到身穿鲜花盔甲的人骑马而来,就大叫他的王位可以保住了。影片中几人处处争夺的鲜花盔甲也在暗示观众,仅仅凭借外物便可以叫敌人闻风丧胆叫手下顶礼膜拜,这时的光明已经变成了一个代表“胜利”的符号,具有某种永恒性而让人信服从而信仰,这正是一个神才能够做到的。不过这位战神身上存在 太多普通人的弱点,这种“自我主体意识”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其给予的符号便是“自负”。抛去和满神打的几次打赌不说,最后被部下也力欺骗要他回去重新做大将军,连倾城都看出了其中的不祥,光明还是执意并且骄傲地前去。这时的光明,已经完全没有了神灵身上的冷静甚至冷酷,他完全变成了一个过于自信而导致愚蠢的凡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影片正是通过对神性的刻画走向了神性的反面,并且通过神性中的人性刻画曲折地表达了人性的胜利,正所谓有光明和无欢这样让人失望的神,就有昆仑这样身份卑微却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人。魔幻电影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避世的桃源”,正是因为魔幻电影中的世界是“人类心灵的镜子”,而远非这个现实中的世界。宣扬新的神性使得魔幻电影中的价值形态与历史传统形成了明显的差异,电影人并不像以往那样关注历史主义或者神秘主义的神性世界结构,在他们的摄影机中,这只是一个提供故事发生的必然背景,他们关注的是现代人奇幻式的心理折射。正如《格林兄弟》中,虽然主角是观众熟悉的小红帽、睡美人、青蛙王子、长发姑娘等童话人物,演绎的却是我们并不熟知甚至厌恶的故事。

(三)关注超脱于社会状态的人,建立完全个人化的魔幻世界图景

我们不难看到,各个魔幻电影中的主人公虽然身份各异,但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点――最初的身份低微,几乎都难登大雅之堂。这种对底层人物过度的关切使得观众从电影开始便主动建立了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心理暗示。韩云波曾指出,“梅列金斯基认为,新神话主义与新心理学之间有着异常密切的,离奇的关联,形成了“心理”与“神话”的结合,关注的是极度个体性的或多或少超脱于社会状态中的人,甚至带有‘反心理性’。”《指环王》中担任护戒使者并最终毁灭魔戒的弗都是没有任何法力的矮人。《哈利・波特》中小魔法师哈利从小寄居在姨妈家,是个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只能睡在狭窄的地下室的小孩子。《格林兄弟》中人们熟悉的童话大师格林兄弟一出场就是一对靠杀死事先伪装的怪物来骗钱的骗子。《无极》干脆就把主角昆仑变成了一个奴隶。就连《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麒飞,本是个王子,却硬是在幼年时便父母双亡,漂流时被一个老铁匠救起,从而顺利成章地获得了一个铁匠的身份。这种对极度个体性的人群的关注使得影片在创作初期便形成了极度个体性的类型观念,电影人依据这种观念,建立了个体性的种族,并为其进行了个性化的行为设定,比如《指环王》中优雅的精灵族,易冲动的矮人,智慧的法师族,和正义的人类。而《无极》中关于雪国这个因为外界力量消失的种族,更是被导演赋予了其独特的现象体验,白衣,白雪,奔跑的速度和飞翔的能力,这些独特的视觉符号和非常人的行为设定,体现了导演在这个种族身上寄予的纯洁理想。魔幻电影人正是凭借自己独特的理念,在这个自给自足的魔幻世界图景中,畅快淋漓表达着自己独特的想象体验。

三、结语

“新神话主义”形成于20世纪末,作为一股代表世纪之交西方文化思想价值动向的文化潮流,它选择了回归和复兴神话传说等幻想世界的方式作为文化治疗的手段。而区别于以往旧的神话或宗教世界,“新神话主义”之所以在于“新”,也表明了处在世纪之交这个独特环境中人们给予其的独特思考。由此,在“新神话主义”影响下的魔幻电影,也必然被赋予其独特的气质,诸如创作理念,实现手段,价值取向以及关注对象的不同,不但使魔幻电影迅速成为这股文化浪潮中的主力军,更使魔幻电影本身焕发出与众不同的独特光芒。

[作者简介]陈坤,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数码影视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杨晓林,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一篇:浅谈悲剧电影 下一篇:现实主义是一种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