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上市公司存在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15 10:23:01

河南上市公司存在问题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核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对河南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省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39家,对河南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发展

企业是区域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区域经济体系及其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单元,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基本形式,而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反映了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代表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其经济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河南省的上市公司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仅a股上市公司就有39家。作为代表全省典型企业,上市公司有较强的融资功能以及规范的现代公司制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地区形象,推动行业和地区发展,形成本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使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弥补企业资金短缺的现象。

从全国整体来看,河南省在企业上市速度、资本市场利用状况等方面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河南上市公司存在着结构性缺陷问题

首先是地域结构不合理,全省39家上市公司中(仅a股公司),主要是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漂河市、焦作市等,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个别省辖市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其次是股权结构不合理,河南的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是大致相似的,都是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而民营资本控股的比例很少。只有少数几家有民营资本成分在内,如河南思达、轴研科技、黄河旋风等等,而这些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对都比较小,不利于大力推动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再次,河南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全省上市公司产业分布状况来看,基本分布在第二产业,占到90%强,而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涉及第一产业的上市公司只有不到10%,除了许继电器、轴研科技、华兰生物等几家的产品具有高科技性质,其他公司都不属于高科技企业。

二、存在公司运作不规范现象

在河南的上市企业中,其中不乏一批业绩良好、高速成长、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例如许继电器、宇通客车、双汇发展等等。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着不规范运作的问题,如公司经营机制不够健全,部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占用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关联交易现象,公司信息披露不合理,存在虚假信息披露的问?,郑百文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三、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不足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凡是资本市场发达、上市公司数量多的地区,均十分重视对上市公司后备企业的培育,如广东、浙江、上海等。河南全省3千多家股份制公司中,基本符合条件且已备案的不过100家左右。有的企业对发行上市的意义认识不够,特别是在目前证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信心不足。可以说,河南上市公司数量少、资本市场发育滞后的现状与上市后备资源不足,上市准备速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上市后备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河南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一个瓶颈。

四、数量少,上市公司资本证券化率比较低

证券化率,指的是各类证券总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它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地区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利用程度。河南作为一个gdp超过万亿元的大省,上市公司的数量却不到40家,在中部六省份中,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排在首位,但上市公司的数量却只有湖北的一半,也排在湖南、安徽之后,在全国54个行业中居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河南企业共66家,而这66家企业中仅14家是上市公司,企业资本证券化率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五、观念滞后,利用证券市场的意识不强

河南省利用证券市场的意识有待提高。一是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对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通过企业上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缺乏熟悉资本市场及股票上市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对证券市场的有关知识、法律法规缺乏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对参与资本市场的竞争缺乏知识和信心,三是有的地方和企业即使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有所了解,也存在着在认识上不到位,方法上不对路,效果上不明显的问题。

六、促进河南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 转变思想,加快省内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河南省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撑,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上,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实施好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要着力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2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培育拟上市公司,鼓励更多企业走向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储备的原则是“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河南省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行政管理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各级政府及时建立负责企业上市工作的专门机构,确定以上市数量为主的绩效考评制度,明确其具体的职能,制定本地企业上市的规划,与政府其他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和培养企业走向证券市场。解放思想,加快上市的步伐,毕竟上市不止是带来资金,最重要的是可以规范管理和扩大影响。

3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管

推进符合条件的公司探索股权分置的解决途径,优化股权结构。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章程,奠定公司治理的良好基础,使公司章程成为全体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推动上市公司制定相关工作细则,使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经理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到用完善的制度来制约权力的滥用,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一些公司存在的“一人独断”、“内部人控制”、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的问题,建立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高管人员的责任,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未能忠实履行职务,违背诚信义务的,其行为要记入诚信档案,并适时向社会公布,违规情况严重的,将实施市场禁入,给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股东利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个别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尚未达标的,要尽快达标。

4 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在促进企业上市方面,要注意三个结合,即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和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力促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让企业走上规范的发展道路,做强做大与扶小扶弱相结合,力促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上市,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要把企业上市与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通过引导培育企业上市,促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上一篇:浅谈企业税收筹划之我见 下一篇:关于如何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