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防护体系建设

时间:2022-07-15 09:34:18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防护体系建设

摘要:吴忠电网输电线路2006年至2009年外力破坏是线路跳闸的首要因素,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线下违章施工造成导线对地放电引起。国网吴忠供电公司建立健全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防护网络,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减少了输电线路外力破坏跳闸次数,降低了输电设备部件丢失率。

关键词:输电设施防护

中图分类号:TM131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运行的主动脉,起着传输电能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对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电网建设与改造日益加大,吴忠电网110千伏~330千伏主干网架已初步形成,然而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人为引起的电力设施损坏情况也明显增多,在严重危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及人民日常生活带来危害。输电线路点多面广,其大多位于远离城市的郊外以及边远山区,设备遭受外力破坏现象尤为严重。由于受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的限制,现行的输电设备定期巡视制度,不能及时、有效掌控线路本体及通道运行情况,加之电力行政执法的缺位,致使输电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举步维艰,处理线路通道隐患事务滞后且效率低下。

2 实施背景

2.1 输电设备运行情况

2.1.1 外力破坏跳闸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在线路保护区内进行施工、建筑的情况也大大增加。一些施工单位无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先不与电力主管部门进行协商,擅自动施工,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碰伤导线、线路跳闸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诸如此类外力破坏事件已成为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杀手。

由以上饼分图得知,2006年—2009年吴忠电网输电线路共计跳闸28次,仅外力破坏达11次之多,占比39.29%,是线路跳闸的首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外力破坏的表现形式,得出:大型机械施工作业造成的外力破坏跳闸达5次,占比45.45%;大风将农民布置在田间的惊鸟条挂到导线上造成跳闸有3次,占比27.27%,是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外力破坏事故造成设备损坏,同时也危及人身安全,加强电力实施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2.1.2 输电设备本体及附属设施丢失情况

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输电线路本体和附属设备丢失缺陷共计1760处,占5年来缺陷总数49.13%,其中塔材、脚钉、螺栓、爬梯丢失尤为严重,3年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以上。盗窃输电设备部件的数量、种类有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始终认为拧几颗螺丝、卸几根塔材、偷几个脚钉填补家用是小事,构不成犯罪;部分盗窃惯犯(甚至还有内线)、常犯受利益的驱使,在现在钢、铝材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加上销赃容易、盗窃电力设施屡禁不止。

2.1.3 线树矛盾日益突出

现状表明,线路运维树木修剪工作量大且越发困难。政府、乡镇等政策支持,绿化工作逐年增加,各地兴起大面积植树造林之势,尤其是果园,既可以绿化,又可以提高林业产值,致使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植树现象层出不穷。树木与电力线路之间安全距离不足,致使原本就处理困难的线树矛盾缺陷更加严重。

2.2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2.1 电力设施保护行政执法不到位。电力体制改革后,原有的电力行政执法划归了政府经贸部门。但由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不是政府经贸部门的主要业务,所以很难纳入工作日程。

2.2.2部门法律适用之间时有冲突。《电力法》要求对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进行修剪或砍伐,但《森林法》则规定对林木实行采伐许可证制度。树线矛盾导致基层生产运行部门常与林业部门及个别村民引发报批和赔偿等纠纷。

3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防护体系建设

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必须形成两个“三结合”的立体式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模式,即政企结合、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外部环境构造和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内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4.1 建立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网络

输电组积极与国网吴忠供电公司有关职能部室配合,加强与政府部门以及沿线乡镇的工作联系,形成电力设施立体保护工作网络。建立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输电组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专责人,从组织及人员配备上确保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落实到人。2010年,聘请有声望的或有一定技能的人员担任护线员,建立了群众护线机制,输电组电力设施保护网络初建完成。

4.2 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

2010年至2011年,输电组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详细制定《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方案》,利用设备巡视间歇,运行工在线路纵横较多、人口密集的村庄及学校、清真寺内张贴电力设施保护宣传画报,讲解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宣传内容主要以《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为主。

4.3 积极与公安部门配合打击破坏盗窃电力设施活动

2010年,输电组积极与公安部门配合,破获330千伏大古线导线失窃案,将长期从事电力设施盗窃活动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起到了强烈震慑作用。

4.4 科学制定输电线路通道隐患分级标准

输电组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及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输电线路通道隐患判定原则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架空送电线路通道缺陷的分类原则和具体要求。

4.5 建立有奖举报机制,设立奖励基金

输电组建立《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群众有奖举报暂行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教育群众提高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检举、揭发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利用国网吴忠供电公司95598供电服务热线,受理群众举报电话,对检举揭发的线索一经核实,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4.6 多措并举,建设输电设备电力设施防护体系

开展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人防、技防、物防”装置建设。为防止电力设施被部分法律意识淡薄群众和电力设施盗窃惯犯、常犯偷盗电力设施,针对设备被盗缺陷的重点——塔材、NUT线夹被盗缺陷,输电组自2010年以来,从设备自身防盗方面下手,完成对所辖110千伏~330千伏线路2560基12129根拉线棒防盗大修工作,同时安装防盗螺栓近100多万套。线路设备被盗缺陷得到了一定时期的遏制。

5 实施效果

5.1外力破坏跳闸情况

2010年至2013年,线路设备跳闸共计4次,外力破坏跳闸0次,达到预期目标。

5.2 输电设备本体及附属设施丢失情况

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输电线路本体和附属设备丢失缺陷共计231处,缺陷数量明显下降,3年来经济损失下降至10万元以下。

5.3 线树矛盾得到有效控制

2010年至2011年,输电组积极与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协商,对44条线路进行线下树木的处理工作,共修剪和砍伐树林32560棵.并与树主单位按照法律程序签订砍伐、修剪协议,解决了长期困扰输电组运行工作的一大难题。

6、结语

在线路定期巡视、群众护线及有奖举报机制的共同推动下,针对线路保护区内可能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施工作业,及时下发“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整改通知书”,在与作业方签订安全协议划分安全责任的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以上举措,较及时的掌握了线下违章施工现象,尽管大多不能得到彻底处理,但我们通过法律手段及时制止了线下大型机械过往及作业,使“线吊”矛盾得到有效控制。

上一篇:探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谈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监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