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木刻艺术及创作教学思考

时间:2022-07-15 09:05:53

绝版木刻艺术及创作教学思考

版画艺术是用版作为媒介材料创作绘画,绝版木刻版画是版画艺术的种类之一。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有众多的美术院校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中。

一、绝版木刻艺术

绝版木刻正式名称为“原版油印套色木刻”。传统的套色木刻是用不同的刻版分别涂上颜色进行套印而成,称为“多版套色木刻”或“分版油套木刻”。所谓的“绝版木刻”就是将传统的由不同的色版共同完成的多版套色程序改由一个版完成,这块版要充当不同的套版完成原先数版或十几版的刻印任务。绝版木刻的制作首先是封版,就是将已经绘画完成的版面稿,用清光油漆或单一的浅色油墨均匀的涂绘在版面稿上,待干后便可刻印。当第一遍色彩印完后,用煤油、汽油或松节油等溶解性液体洗尽版上颜色,然后根据需要,依图形刻去要保留的色彩部分,再进行二次印刷,刻去部分不会因本次印刷复盖,而保留了所要的形色。依此类推,可进行数次或十几次刻印,直至作品完成。

绝版木刻技法具有较强的绘画性,它的随意性和自由度使作者的创作意念贯通制作全过程,打破了画稿、刻制、拓印的既定程序,使之浑然一体,更强烈的绘画性使作者的创作激情得到满足。画面效果更是迥然不同,如看一幅绝版油套作品像听一支歌,同样的画面内容,那么分版油套就像听人念歌词大意,对比感觉大体如此。绝版木刻在保留了刀痕和木质的工具和材料特点的同时,还具备了油画或中国画那样的绘画性,作者可以用这种技法恣意地表达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与观念。整个创作过程兴奋,具有鲜活的感染力。

二、绝版木刻创作教学思考

绝版木刻以鲜明独特的造型手段表现生活,使美术形式具有了特殊的意义。通过教学能使学生面对繁杂的描绘对象加以提炼,预先作理性分析并设计好作画程序和色彩程序,但又不拘于程序和色序。既可以满足写实创作教学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创作绘画中表现性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绝版木刻创作教学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为宜,既不违反教学规律,又可以使学生历练出创作技能和创作热情,较早地进入创作角色。

第一、扩展教学空间,构建开放式基础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基地为学生写生、创作等实践环节提供保障。拿思茅师范为例,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当地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绚烂多彩的服饰、形式多样的图案、造型美观的建筑及这块土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观、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可成为滋养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各族人民洋溢着的勤劳、善良、热情、乐观、坚韧、简朴等美好的精神品质和优秀的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建立了普洱市孟连县勐马乡,普洱市澜沧县上允镇,西双版纳州景洪县景纳乡,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四个条件较好、长期稳定的为学生采风、写生、创作实践教学基地。经过数年的实践,把少数民族多样的审美元素,运用于我们的基础教学及专业美术创作,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自然、明亮、鲜艳、健康的特点。

第二、强调速写在创作中的作用。收集素材主要手段是摄影和速写。摄影快捷便利,不繁琐,速写灵活多样,而且单纯,有线、面两种表现形式,但多以线来完成,线的突出特点,是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以线的优美构成的速写形象,可以感受到傣族妇女所独有的那种和谐和韵味;可以感受到佤族男子的强悍体魄和个性;可以感受到拉祜族人民的豁达与友善等等。通过速写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可以记录下少女的稚朴纯真,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容,劳动者的壮实敦厚,以及生产劳动、节日盛会、图腾崇拜、衣食住行、谈情说爱……,并将其各种形态传移模写,再现于画面。好的速写具有很强的可视因素与趣味因素,而这种观赏性和趣味性,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是形成个人作品面貌的初始。因此,速写应该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布置相应量的速写作业,教师督促讲评,可以获得好的收效。收获记录的素材越多,越丰富,涉及领域面广,毕业创作选题就更宽广,作品呈现的面貌必然多样,这样毕业作品展上摄入观众眼球的都是充满激情、五彩缤纷,风格多样,面貌不同的艺术品。

第三、强调创造性因素,尊重差异,培养个性

独创性是艺术创作具有的可贵品质。这是个性的一种强烈体现形式。绝版木刻教学,表面看是理性的、外在的、形式化的过程。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挖掘每一个学生情感的、内在的、个性化的精神世界。黑格尔在《美学》中讲:“艺术作品比起任何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产品要高一层。”创作教学中除了要求构思、构图要有创新之外,教学方法要开放、多元,要求对语言、形式、技法本体语汇学习与积累,促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作有目的性的思考,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的表现语言和形式。倡导尊重差异,包容互补,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提升自信;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积极创作,勤于实践;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艺术精神的领悟,艺术情怀的涵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主意识,呈现个性品质,有利于创造性的发现,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与自信。而非局限于技巧、技法的心得上。

第四、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创作教学品质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创作教学品质。建立虚拟课堂,利用美术多媒体教室进行有影像情景的学习,感悟中外优秀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经验。介绍古今中外著名艺术家,大量分析和鉴赏他们的作品,分析它们在历史中的地位、影响、贡献和作用。建立“特邀艺术家工作室”,借助外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作教学质量和影响力,为师生提供一个向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积累和整合各种与之相关的经验及资源,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美术馆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美术创作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举办各种类型艺术作品展览、普及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区域艺术交流,面向社会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结合美术教学计划定期陈列展示。其功能可以向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创作观摩学习空间。

以学校地方民族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普洱民族民间艺术的物质形态,与教学科研相联系,提供真实教研参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造性教育,提供直观的教学空间。从不同民族的历史进程、、生活习俗及十四个民族的乐器、绘画、雕塑、建筑、服饰、民间工艺美术等所传达的各自独特的审美意识领域中选择研究对象,把握不同民族艺术原创特征,发现独特的表现形态,把原始抽象到现代综合的诸因素分析连接,取其精华,各为所用。为学生学习和艺术创作实践提供审美借鉴,扩大视觉艺术的图式积累。

以绝版木刻研究所为教学科研平台,广泛深入地研究绝版木刻创作和发展方向,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探讨、总结、整理绝版木刻技法理论、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绝版木刻的研究,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绝版木刻创作学习中有借鉴依据。

搭建交流平台,营造生动、丰富、宽松和谐的学习创作氛围。“请进来”,为我所用。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到校创作、授课、举办讲座;学生虽身在边地,放眼世界,与优秀艺术家面对面,与名师对话,聆听教诲,得到指点。“走出去”,展示特色。凭借着自身的特色及优势,与国内外院校和美术机构广泛展开交流合作,使其师生作品在国内外美术馆频频展出,扩大了专业影响力,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增进了对专业的热爱和创作自信。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论创新型地方戏曲人才培养 下一篇:湘南古民居村落的空间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