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问题小汇

时间:2022-07-15 08:15:03

酸化问题小汇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关于对物质进行必要酸化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离子鉴别的化学实验),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酸化问题。

一、 酸化的含义:

酸化是指在溶液中加入氢离子(H+)使溶液的pH值变小且加入的酸不会与原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即在溶液里加酸,使溶液呈酸性)。例如: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即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等非还原性酸,用来调节酸度以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

二、酸化的作用:

1.抑制一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例如:在制备氯化铁胶体时要加盐酸进行酸化。其目的是要抑制其水解。

2. 促进一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例如:欲将溶液中的CO32- 除尽,常常要进行酸化,由于酸中和了CO32-水解产生的OH-,促进水解,使之生成HCO3-,进一步水解生成H2CO3 。碳酸易分解,配合以适当的加热 ,即可除去。

3. 增强氧化剂的氧化性。例如: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即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等非还原性酸,用来调节酸度以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更用利于相关反应的进行,提高效率。

4.排除一些离子的干扰。例如:

a.鉴别硫酸根离子时,应先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入被稀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可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

b.鉴别Ba2+时,需要向待测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然后再滴入用稀硝酸处理过的SO42-溶液,目的是排除离子的干扰,特别是碳酸根离子,生成不可溶于水,可溶于酸的白色沉淀;遇硫酸根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

c. 鉴别Ag+ 时,需要向待测溶液中滴入经稀硝酸酸化处理后的稀盐酸,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目的是排除Hg2+、Pb2+ 的干扰,因其与盐酸作用也会产生白色沉淀,难于判断,所以需加入稀硝酸。

d. 鉴别氯离子时,向待测溶液中滴入经稀硝酸酸化处理后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减少硫酸根离子对含氯离子判断的干扰。同理,在鉴别溴离子、碘离子时可采用此方法,分别产生淡黄色沉淀、黄色沉淀。

拓展:在有机化学中加酸可以抑制酯类物质的进一步水解,在制备乙烯的实验中所加的浓硫酸起到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提高了乙烯的产率。

三、 加酸的判断标准:

1)对于阴离子的鉴别,所加的酸要不与原溶液起化学反应,所选试剂与要鉴定的阴离子有明显的特征反应。

2)对于阳离子的鉴别,所加的酸最好与其阴离子对应,比如:鉴别硝酸银中的银离子,我们可以用与其对应的硝酸进行必要的酸化处理,再加稀盐酸。

注:对于阴、阳离子的鉴别应视其特殊性而加相对应的酸。

上一篇:如何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