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法浅谈

时间:2022-05-24 03:14:38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法浅谈

一直以来,进入高一的新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不少学生在初中物理成绩很好,但进入高中后,出现学物理不适应现象,成绩明显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成不适应的原因

1.教学内容的改变。

(1)初中物理教材难度较小,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认识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而高中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精辟,研究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际出发,有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物理模型。

(2)记忆、思维方式不同。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一般只要求理解和记忆,需要推理论证的少,高中则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推理论证较初中要复杂得多。

总之,高中内容较初中有明显不同: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新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

2.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教学通常从激发兴趣出发,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学生思维能力仅是浅层次的初步发展。高中阶段,物理教师根据高中内容和高考的要求及教学对象,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诱发学生从问题自身角度进行纵深思考。

3.思维定势的制约。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有局限性,不太严谨,这些知识常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如初中速度中的“路程”在高中变成了“位移”。另外在理解问题上,初中学生往往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常满足于老师的教导和传授,通常只能“顺推”不能“逆向”。

4.学习方法的滞后。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很多学生跟着老师,照着老师的例题去“对号入座”,缺乏主动学习和广泛观察的习惯。在高中,要求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独创精神。

5.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听“过来人”讲高中物理最难,还未开始学习,就已对高中物理心存畏惧,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心理上产生障碍。

二、改进措施

为帮助高中新生尽快缩短“不适应期”,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做好教学过渡。

(1)新旧知识的同化。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在备课时将高中知识跟初中知识,在言语、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与内在联系,确定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新知识同化旧知识。

(2)教学进度由慢到快。由于初、高中教材存在一个“台阶”,开始时,应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熟悉高中教与学的方法后,再赶上教学进度,有利于学生渡过不适应期。

2.强化思维训练。

(1)培养思维推理能力。很多学生在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例如,有些同学对“有弹力存在的两物体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而有摩擦力存在的两物体之间就一定有弹力”不能很好的理解。

(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定势会导致学生用错误的观点或不完整的理论来分析物理问题。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后仍静止,摩擦力如何变化?很多学生会认为是变小,事实上,有可能变小,也有可能变大。

3.重视能力培养。

(1)培养自学能力。高中物理学习中,自学很重要,它可以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质疑、课后巩固等方面。

(2)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求学生将本章内容由点变成链,即将知识系统化、脉络化,有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中,除了物理教师分析新生不适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外,学生也要克服畏惧感,树立自信心,自觉调整学习方法,主动接受思维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把“不适感”消灭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教学实践中警惕“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