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阅读笔记

时间:2022-07-15 05:01:38

《静悄悄的革命》阅读笔记

近来开始阅读《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本入门的以课堂为讲述对象的教育理论书籍,分析了课堂中发生的种种现象,用作者佐藤学的话:“我想揭示教室里发生的小事的大意义,所采用的素材是在哪个教室里都能看得见的日常小事。通过解读这些小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静悄悄的革命》的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佐藤学重点讲述了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来超越“主体性”神话。

佐藤学如何破解这个神话的呢?他的思路是用交往的模式,也就是他所说的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换言之也就是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

。而教师则需要“从单方面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转变为“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要创造“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倾听”是佐藤学反复强调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的内在声音,“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对于“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应该被评为优秀。

佐藤学为什么如此重视“倾听”?这是他的教学理论所决定的,因为他所看重的是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他认为只有在一个相互协作、充满活力的对话式教室中才存在真正的教学,才有所谓的学习的快乐和教育的幸福。在他眼里,教学方法包含四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及其同伴)、学习环境,这四个要素的相互变化构成了教室里的生活世界。而“主体性”神话却只关注了学生这一个变量,割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单向度”的教学。“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习只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儿童的主体性要在这些关系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

佐藤学是在这个教育的理论背景下来观察课堂的,他并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的词语,反而从教室里的现象中透视出教育理论,这是他深入浅出的高明之处。他从教师的手势、身体语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等等教学细节中分析教学现象背后的含义,揭示教师行为的动机和所寓含的教育观念。他尤其谈了很多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的问题,他注意到很多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他认为教师的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共感共鸣”,并且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

佐藤学特别提到教师要注意倾听“异向交往”的语言。所谓“异向交往”的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他讲授的思路,如果教师只顾自己授课,不顾学生的反映,就像大一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生的那样,就是单向交往;如果学生发言了,但是教师根本没有听学生说什么直接说学生错了,那就是“反向交往”;如果教师用他的思路讲课,而学生却按照学生的思路理解,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那么这种交往就是“异向交往”。因为教师往往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不去理解学生的想法,这种异向交往下的学生发言就非常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此时这个发言的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其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教师要细致耐心地倾听学生,当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时,要善于使用“连接性的询问”,巧妙引发出学生的思考,让“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如此有效的倾听呢?我想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其次要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机智。教师的爱心和机智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在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地进行活动,体现“在教室里构筑这样一种关系,即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让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兴趣,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加丰富,让学生的经营更深刻。”教师要培养孩子从他人那里学习的能力,也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总之,佐藤学给了我们一个观察课堂、分析课堂现象的理论工具,尽管这些都不是讲课的具体方法和经验,却是我们理解课堂、分析课堂和改进课堂的很好的理论出发点和方法。教师理解了这些想法,开展教学反思就有了基础,构建有效课堂就会变成构建有效而欢乐的课堂,因为仅仅讲究效率是不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一起形成交往的整体,使得日日生活其中的教室成为“润泽的教室”。(选自《教育在线》)

注:佐藤学,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三十年如一日,每周至少两天深入学校,扎根中小学实地观察,是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文作者王胜,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现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一篇:不能只教知识忽略人文 下一篇:寻找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