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07-15 04:55:36

浅议中学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54-01

如何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体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无疑是摆在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就必须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诸多无效环节进行改革。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和实验课是高中生物教学最常见的四种课型。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教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未感知过的新知识的过程,在四种课型中占的比例最大。所以,上好新授课,提高新授课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引入新知,要认真设计,反复推敲

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和手段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使师生的教与学都处于积极状态。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的实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借鉴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迅速投身于课堂学习中。例如:笔者在讲述“酶的性质”时,引入时联系到家用洗衣粉的使用方法等日常知识,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为知识的顺利传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学习的成功,生命质量的提高。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向学生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切实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反对盲目拔高和超越学生现有学习阶段的要求;同时,又要承认学生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要充分了解学情,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让他们主动地选择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作业及练习的设置上要体现出不同的要求,应该有层次感,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3、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会淡化人际比较,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动机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合作的学习环境,一般可采用改进评分方法,淡化竞争意识,主张不要给学生打分数,而实行等级评定,对等级较差的学生也可暂不评定,等他改正后再评定个好的等级。

二、复习课

复习课是一种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双基教学的课型。这种课型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在以往的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是进行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穿新鞋,走老路”,没有新意,缺少知识的网络化构建;重视知识的复习,轻科学方法的传授等。达不到复习课应有的大容量、系统化的复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明确目标。要把握最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考点,在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上下功夫,明确这些点在学习中应该达到的思维层次。目标要投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与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新的高度上运用联系、归纳等方法去“再学习”旧知识。

2、建构网络。学科结构观点是现代教学思想之一,教学别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内部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网络,并掌握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3、讲练结合。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讲练关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提倡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反对以讲代练,新课重复,也不能以练代讲,放任自流。同时,要引入“评”的措施,力求做到“讲必练、练必评、评必改(矫正)”。讲要讲清重点、难点、疑点、规律、联系、思路、方法等。要有新意,有针对性,忌简单压缩,蜻蜓点水,简单重复。练要选题有典型性,注意综合性,要注意规范、准确和熟练。

三、讲评课

讲评课是训练或考试后,教师对其分析、讲解和评价的课型,是对检查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巩固和深化的过程。但许多教师在讲评时,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参与;重视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习方法的训练;对错题面面俱到,缺少归类总结;重视“讲授”,忽视“评价”;缺少变式训练等等。

改革措施:

1、分析情况。每次试卷讲评前,教师一定要在阅卷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全面分析,明确命题的特点、考查的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出错的原因有哪些,甚至是评分的要求,反映出的学风(非智力因素)怎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反思知识上存在的问题,解题方法上还有哪些欠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能力。

2、归类讲评。讲评若按试卷上题目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耗时多,针对性差,效率低。教师最好按内容及出现的问题分类讲评,对学生的失分点、易混点以及重点题型要“以一当十”分解剖析,评准讲透,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切忌只对答案,不做分析或浮光掠影,要在“评”上多做文章,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四、实验课

实验课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里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获得新知的教学方式。但受传统考查方式的影响以及实验设备的制约,许多教师慢慢形成了“做实验不如说实验,说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错误思想;有的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越俎代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有的教师演示实验不够规范;有时学生即使在做实验,但也只是在教师的框架内完成,探究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等等。

改革措施:

1、要重视示范性。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要操作准确、规范有序、熟练,对重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等要辅以说明,使学生明白如何操作实验,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要深入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科学的分组,确保每组实验均能很好的开展。通过分组实验,调动学生动手实验的主动性。学生要人人动手参与做实验,动脑思考、研讨实验问题,动笔做好实验记录。

上一篇:一点改变,就是一道阳光 下一篇:给数学插上美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