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钢 翡翠投资有门道

时间:2022-07-15 04:22:56

杨宝钢 翡翠投资有门道

从2002年~2009年,高档翡翠价格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玩翡翠的人越来越多,以翡翠投资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怎样的投资才是优质的投资,怎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呢?听听玉器专家杨宝钢怎样说。

关于老北京,不知您了解多少?关于老北京的玉器,想必您一定听说过。

在北京前门外的廊房二条,从清代起就被称作“玉器街”,临街的房屋十之八九都是玉器铺。这里集中的都是资本相对雄厚的玉器商人。所以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清静和整洁。

而崇文门外的花市,向是小规模玉器和珠宝作坊集中地。由于玉器和珠宝都是体积小、价值高的特殊商品,所以,有的作坊,既为了安全。也为了省钱。干脆省了门脸。有生意时,就携了货物,到附近的茶馆交易。青山居茶馆,就是这些人常去的交易场所。

据介绍,由于青山居里的珠宝玉器生意渐渐火爆,常常连坐的地方都寻不到一个,于是,在上世纪20年代,青山居玉器市场应运而生。

在青山居玉器市场,虽然都是小摊贩摆摊经营,各种珠宝玉器却应有尽有,珍珠、玛瑙、翡翠、珊瑚等等都是寻常之物。

为什么说这个,因为我们今天的主角,玉器专家,国家级鉴定大师杨宝钢就生长在花市和青山居的玉器堆里。

名人家里的玉传人

说起杨宝钢,在玉器圈里,那可真说得上是家学渊源深厚了。

杨宝钢生在花市的玉器堆里,他父亲当然就是做这行的了。但让杨宝钢能有如此造诣的,不仅源于其父亲。更源于他的姑父,北京玉器圈里有名的四大怪杰之一的王树森。

北京玉器的“四大怪杰”不仅手艺名冠京城,有趣的是他们还都有绰号。

潘秉衡因从不攒钱总是借钱生活被称为“臭要饭的”。何荣因打着瞌睡都能设计作品被称为“马马虎虎”,刘德瀛因训徒严厉、为人倔强被称作“小辣椒”,王树森因生性聪慧且脑袋似斗被称为“大脑袋”或“小诸葛”。四大怪在手艺上也各有特点,刘德瀛开创了专业制作玉器花卉的方法,何荣在观音、仕女和小孩的制作上成为后人典范,潘秉衡和王树森可谓玉器行全才,器皿、人物、鸟兽、花卉无一不精,由王树森牵头制作的《岱月奇观》、《群芳览胜》、《含香聚瑞》、《四海欢腾》从诞生起就被誉为国宝。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杨宝钢虽然没赶上青山居最热闹繁华的时候,但周围的街坊邻居,当然,也包括自己的老爸,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并在1958年公私合营之际,又一齐进了北京玉器厂。因此。对于杨宝钢来说,对玉的感觉,就像是从胎里带来的,想不感兴趣都难。所以,学校一毕业,他也就到了玉器厂。现在的北京玉器厂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但杨宝钢还坚持在那里,虽不能天天都去,但一个星期至少也要去上一回。

众皆爱玉吾爱翡

北京人,或者大多数的北方人,大约是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爱玉大于爱翡。而杨宝钢虽然也爱玉,亦懂玉,但二者相较,他还是更喜欢翡翠一些,为什么如此,这之中还有一个故事。

小时候的杨宝钢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瞧着姑父有空了,就抓着他讲故事。号称“小诸葛”的王树森。虽不善言谈,但记忆力极佳,大千世界恨不得都装进自己那大脑袋里。当然。对于后辈孩儿,他更是愿意跟他们讲的还是那过去的事情。在那众多的过去事情里面,有一件一直都徘徊在杨宝钢的脑子里,现在仍清清楚楚。

这事儿发生在解放前,那个时候,王树森家还开着一个玉器坊。有一天,一个美国人,拿着一个拇指盖那么大的已经磨好了的全绿翡翠,来找王树森的父亲。请他在里面镂空,做一个花戒面。他爸爸一看,这工挺麻烦的。就要了三块大洋的工钱。活接了,老爷子把这翡翠扣到碗底下出去了。

王树森一看他爸爸走了,把盖碗掀开。自己一掂量,能干,就自己弄去了。等晚上他父亲回家来了,他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块小拇指大的翡翠疙瘩,问:“爸,你看这值多少钱?”他爸说:“六块钱,这哪来的呀?”他说,就是白天那老外拿来的那个。他爸二话不说脸就沉下来了,“搬坐凳,解材板”,这就意味着要挨打了。

王树森一听蒙了,可也不敢反驳呀。就趴上去了。就听着他爸抡起材板来,呼的一声,他本能地用手去挡屁股,结果就听啪的一下,打在他手上了,结果小手指头打坏了,以后一直都不能打弯儿。

打了一材板后,见父亲的气儿就消了点了,王树森提着裤子,哆哆嗦嗦地从那盖碗底下将那个镂空的花戒面拿了出来,哭着说:“爸,你看这个对不对呀?”他爸一瞅,不说话了,知道自己打冤了。原来那小翡翠疙瘩是王树森从客人要做的镂空戒面里旋出来的。那个时候,用的都是脚蹬手磨铁工具,要想掏出这么一块来,那并不容易,不仅需要高技术。还得有脑子。一般人都弄不了,他父亲没想到他能不仅赚了三块大洋的工钱。还多赚了六块大洋的料钱。

就是这件事情,从此让杨宝钢对翡翠上了心。以后,凡是能跟翡翠沾点边的,他都去琢磨,很快就成了一个翡翠专家。

天天见涨的翡翠

与拥有着80D0多年玉文化的白玉不同,翡翠被人发现和使用的时间并不长。

虽然,我国并不产翡翠,或者说是不产高质翡翠,但却从它现世的那天起。就为中国人所用,甚至有说它就是由爱玉的中国人发现的。

从所能查到的最早资料来分析,翡翠应该是在明初,亦明正统年间发现并随即传入我国的。在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喜欢的人多了,尤其有像乾隆、慈禧这样的大众榜样。身价自然就涨了。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的钱包鼓了,对奢侈品的要求也高了起来,广受人们喜爱的翡翠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7年间,翡翠价格上升了近3000倍。之后,虽未暴涨,却仍以可观的速度缓缓上升。从2002年一2008年,翡翠原材料价格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品的涨势也基本相同。人们对翡翠,尤其是高色的顶级翡翠,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观,不同翡翠的品牌也开始在市场上活跃起来。玩翡翠的人越来越多。以翡翠投资的人也不在少数。

玩翡翠先玩学问

世界上产翡翠,尤其是优质翡翠的地方很少,基本上只在缅北。为什么如此。就是因为翡翠形成的条件实在太苛刻了。

与钻石等宝石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情况不同,翡翠是在低温高压的状态下变质形成的,形成本就很难,如要形成高绿的翡翠,还要有其他很多条件,如形成翡翠的岩石必须是高镁高钙低铁的,还要伴随着长期的热液活动,翡翠生成后,还不能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等等,条件极为苛刻,所形成的优质翡翠,自然稀少。因而。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来说,目前翡翠市场价格的两极分化也应算是正常的。

那么什么样的翡翠才算优质翡翠,才有投资价值呢?杨宝钢这样说:什么样的翡翠才算高档的呢?这就要从它的种底水色说起,它们是决定翡翠质量的最重要元素。

种指的是翡翠的结构与构造。结构细腻致密,粒度微细均匀的翡翠,

通常都是老种的,所以,民间常有“老坑玻璃翠”的说法。

当然,这种说法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首先,产翡翠的矿叫“场”。产玉的地方才叫“坑”;其次。如玻璃、水晶般清澈、晶莹、透明的玻璃种翡翠是翡翠中的极品。却常常是无色的。如果带色,即是非常的鲜亮与灵动,是极品中的极品,只可逼不可求。

给种不给色,给色不给种,老天造物,也算公平!

底指的是翡翠的干净程度、透明度以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结构细腻、色调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透明度的翡翠则可称为底好,反过来的,则差,常被业内人士称为石灰地、狗屎地等。

水,也被称为水头。指的就是翡翠的透明度。翡翠的水与种关联密切,那些老种的翡翠,通常杂质少,粒度大小均匀,纯净度高。透明度自然也会好,比如前面说的玻璃底。水不好的翡翠。则被称为“底干”。

色就比较简单了,就是翡翠上的颜色,它是由之中所含的致色金属物质决定的。如铬生绿、锰生紫、铜生蓝、铁生暗红、褐红等。虽然翡翠的色彩很多,白、红、绿、紫、黄、蓝、粉等都有,但向以绿为贵。极品的翡翠,通常都是满绿的。

可以说,种底水色这四大要素决定了翡翠的质量和价格,四者皆好的自是上品。要投资,自然还是投资上品为上。

神秘而高难度的赌石

高档翡翠价格的不断上涨,似乎已经成了一棵摇钱树。眼热的人不少,可真有那么大实力的人却不多,于是,许多人将眼光投到了资金投入不是特别多,却有可能一夜暴富的赌石上,杨宝钢这些年来绝大多数的精力也投在了这里。他不仅给许多公司和个人做投资顾问,也利用自己的所长,为很多人讲课,为电视台拍赌石系列节目。

当你看着自己漂亮的翡翠手镯时,不知你是否知道,在缅甸的翡翠矿区,刚采出来的翡翠原石大多数都带着一层厚厚外壳,这层外壳是翡翠原料在搬运过程中风化形成的,颜色诸多。黑、灰、黄、褐、白等都有。可以说,翡翠是世界上唯一带皮壳的玉石,因此,赌石之说,也是翡翠的专利。

翡翠的这层皮壳,让人们在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上多了很多踌躇。

如果是块好料,不切开,错过了岂不是天大的遗憾;可一旦切开了。发现是块无一长处的砖头料,赚个好价钱自然就不要去想了。也许你想,这不容易,用仪器就行了呗。遗憾的是,即使科学高度发达,仍没有任何一种仪器可帮上这个忙。于是,为了从翡翠原料上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这壳成了最重点的研究对象。

有经验的翡翠专家可以根据翡翠外壳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度、凸凹度等大致估计出翡翠原料内部的种水底色及其绺裂情况。杨宝钢根据他多年赌石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首先得皮细,如果皮一看就很糙的话。那就根本不用费心思,那基本上就是新场料,组织疏松、底子发灰,没有什么价值;其次就是玩赌料一定要有癣、有松花、有雾、有蟒,那才能玩,没有这些条件的话,如果不是钱实在太多没地儿花了,那就算了。

在他经历的众多赌石事例中,有两件事,杨宝钢觉得比较典型,可以拿出来说说。

一件是在1992年,那时杨宝钢给一个日本公司做翡翠投资顾问,陪他们去瑞丽赌石。到了瑞丽的商家,杨宝钢一看,货主说全部价值2000万的料,只有一块直径大约为20厘米的石头,看着像那么回事。于是他就问:“这块石头多少钱”,对方说要4万,并一再重申这一块不值钱,可以不必注意。但杨宝钢看那块石头上有跟韭菜叶似的一条绿,表现特好,不由更加动心。立即甩给商家7万,并让他们现场剥皮。结果剥了皮一看,巴掌宽的绿一直围了一圈,当时就有人出500万,但那个日本人没卖。

后来,这日本人他一看赚到了,兴致大发,虽杨宝钢一再告诫他不要再买,他还是背着杨宝钢以1500万的价格把那一堆的料都买了,结果全扔了。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因为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另一件事是杨宝钢有一次为一私人做投资顾问,这人看到了一块标价30万的赌料,当时杨宝钢心里对这块石头并没谱。就劝他不要买,结果他又没听,还是买了。买了后直接就切了一刀,一看,都是白的。那人恼怒地拿起就要扔,杨宝钢赶紧拦下了他,劝他再切一砣再说。结果,再横着一刀下去后,发现里面两条宽绿线,30万的料当时就涨到了80万。因而,赌石的时候并不是切一刀一看没有绿,就真的没了,俗话说,一刀穷、二刀富,每一刀都在赌。

当然,不管个人的经验怎样丰富,赌石这事情,之中的变化及其未知数实在太多,从没有一个人敢说把握十足。它既可以让您一夜暴富,当然也能让您在瞬间倾家荡产,实是一勇敢者的游戏。

如果您自己自信有一双火眼金睛。或是相信杨宝钢能帮助您点石成金,不妨一试!

上一篇:要长寿不要痴呆 下一篇:药食同源话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