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汉字,为做“失写一族”

时间:2022-07-15 03:47:25

写好汉字,为做“失写一族”

在不久前的暑假里,两档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的火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提笔忘字、写字难看、字形歪曲、错字频发、成语混用等现象常常让人陷入窘境。许多人渐渐遗忘了一些常用汉字的书写,患上了“书写健忘症”,成为了“失写一族”……

郑星晴:节目里那些学生在听写、测试时,我也在电视机前“陪考”。亏我还自夸语文成绩优异,有许多词我在那几十秒时间里根本写不出来,真是落后了。

何靖兰: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常常让我们写不出的,反倒不是那些生僻的字眼,而是一些常见词语。比如“三聚氰胺”这个词,我纠结了半天还是写错,而“熨帖”这个词,我们一家三口都没写出来。

韦警龙:我觉得节目不错,对汉字的推广普及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我看见有的选手在书写时,笔顺、笔画明显是不对的。不知道为什么,评委或主持人竟然也没提出纠正。

邹月月:老爸看节目的时候说自己是会念不会写,即使有会写的,也写得难看,这话听得我内心有些沉痛。

韦春辉:有一次考试写作文时,我有个成语怎么也想不起来,咬破了笔头都没用,结果我用了好一大段话才把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那个费劲啊,至今记忆深刻。

朱海封:电视里的那些题目看似简单,可我竟然很多词都写错,惭愧啊!也许这个节目的意义就在这里,它提醒整天一放学就捏鼠标、刷手机的我们,要多拿笔写字,不然可能以后真的只会写自己名字了。

潘家浩:身为一名中学生,我每天都在学习,然而,我发现拿起笔时,竟然想不起像“尴尬”这样应该很熟悉的词语该怎么写,脑子里只记得大概的样子,想不起具体的笔画。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

罗连福:震惊了!连“纵横捭阖”“怙恶不悛”这种每考必逢的词语我都能写错,天啊!“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一阳有话说:我们曾理所当然地认为“失写”现象应当离我们很远,因为还是学生的我们天天都在用笔写字,但在看过电视里那些经过层层选拔才得以参赛的优秀选手们依然错误连连,在自己亲历过熟悉的字词提笔便忘后,才知道原来“失写症”就藏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身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呢?

陈凝凝:如今的社会,电脑当电视用,手机当电脑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网络、手机或当面交谈进行的。比如过年、过节,都是直接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条件好的直接开视频,既经济又节约时间,还有几个人会选择写信这种花精力的古老形式啊。

潘嘉凤:我看到一个调查说,日常生活中,人们用笔写字频率最高的场合是去银行存取款、邮寄物品、签字等,因为这些需要手写,无可取代。而其他时候大多可用科技产品代替。甚至有些人连作业都是在电脑上写,然后打印出来上交。手写机会过少,当然会导致忘字。

吕庆璐:大概跟写字环境削弱有关吧。大家都不怎么重视书写了,比如有些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用电脑PPT制作的,还有些老师很少板书,都是直接用投影仪投出来。环境弱了,写字能力自然就下降了。我们学生还几乎每天都有在写,可是大人呢?写字的情况就少得可怜了。

刘淑萍:看看身边,很多家长对英语的使用反倒比对汉字的使用重视多了。比如我小时候想练书法,我爸就不同意,而是报名让我参加了英语兴趣培训班。

鲍廷坤:有一个原因大家都没提到,我们的作业经常很多,有时连作业都写不完,哪里还会去注意字写没写对,写得好不好看?

韦娇莲:读小学时,老师们还会细心地挑出你作业、试卷中写错的字和书写不规范的地方。上中学后,老师们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我们成绩的提高上,同时,中学生纸面作业的字数也远非小学生的可比,老师们难以一一细看,久而久之,我们自己也就习惯了对书写不重视。

刘国锋: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习惯了电脑打字,敲击键盘,通过智能输入法自动给出词汇,看一眼觉得大概对就打出来了,真正到写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记住。不习惯手写,要记住字形肯定有点难度。

一阳有话说: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让国人深感骄傲的汉字书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了尴尬境地,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不应简单归咎于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其背后,书写环境的弱化、教育的不当、各阶层的不重视,以及长效训练的缺乏都是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陈月珑:可以鼓励同学们“写家书”,让同学们给需要感恩的人写写信,既能练字,又能促进感情。

王思帆:如果我们的班级、学校甚至社区,也举办类似的汉字书写比赛,有活动、有奖品、有观众,我相信参与的人肯定不会少。

吴建勋:莫言说过,使用电脑敲字写文会使人在潜意识里顺手捡用电脑提供的词汇,这使得他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故而他最终放弃了使用电脑写作。这一点尤值得我们反思。我觉得,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有灵感,想写点东西时,我们可以用顺手拿到的纸张赶紧记录,而不是光想着回家后再登入QQ空间写日志。

关月媚:我希望学校也多重视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可以组织举办宣传展,让学生更多的体验汉字的大气与内涵之美,而不是让学生整日埋头在数、理、化、英的试题里拼杀。

张书宁:以前我总以为写字、用词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就像吃饭、走路、睡觉一样,无须投入精力。我错了。只有多写、多练、多识记,才能打下牢固的文字应用和书写能力的基础。

陈福振:我建议可以多多欣赏名家字画,感知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了解其中的乐趣,然后可以通过模仿、亲身实践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即使仅是欣赏,那也是一种思考和反复记忆。

一阳有话说:在我们随着时展,获享更多科技产品带来的福利的同时,深切希望大家也能多欣赏一下我们的汉字文化,多拿起笔杆子,试着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自身的一种救赎,既可让自己远离“失写症”,又能增进自身的修养。

我们常说,堂堂正正做中国人,方方正正写中国字。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由象形文字一步步慢慢发展而来,每个文字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文化。

作为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汉字在世界文明史中独放异彩,它集声、形、义于一身,这是其他现行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作家王蒙曾经说过:“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汉字原型,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因此,抽空多认识几个汉字,多了解和掌握几个和汉字、汉语有关的典故,能提升我们的语言和社交能力,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加深我们对几千年来附加在汉字和汉语上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敬仰。

同学们,请多拿起笔,多写写字,写规范字,一笔一画地写,写得错落有致,方正圆润,让这种美妙无比的文字,吸引世界上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千万别让这种我们的先祖们研习了千百年的方块字,变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上一篇:“神来之笔” 下一篇:丢掉标签,争做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