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比喻

时间:2022-07-15 03:45:42

比喻就是打比方。或喻于声,或寓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或比于物,都是以“比”为手段,以“喻”为目的。喻体和本体只要有“一点相似”即可构成比喻:或形,或质,或声,或色,或情,都能达到“喻”的目的。

所以,喻雪,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是对的。周邦彦的《少年游》有“并刀女水,吴盐胜雪……”的说法;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则是佳句;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以梨树开花比喻树上积雪,贴切而生动,被人传诵;李白的“燕山雪片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并不使人感到夸张,也是佳喻;《钟馗传》中的“想是玉皇请宾客,厨房连把褪天鹅”,把鹅毛比做大雪,是人人都首肯的;张元的“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气势磅礴,形象鲜明,自属佳喻之作……

盐,柳絮,梨花,席,鹅毛,玉龙的鳞甲……它们是那么的不同,但它们同样可以用来比喻雪,因为它们与雪都有“一点相似”。

另一方面,比喻中的两体因为取其“一点相似”即可成喻,而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往往有诸多的特性,因而这个事物作为喻体,它可以用来比喻多种事物。如:雪不但是白的,而且是洁净的、寒冷的、易化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雪喻白,把雪喻洁,把雪喻寒。

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甲乙两事物具有“一点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甲乙两事物可以互为喻体。这种情形可以称之为互喻。上面谈到的“吴盐胜雪”是以雪喻盐,而“撒盐空中”则是以盐喻雪了。“柳絮因风起”以柳花喻雪,而韩愈的“杨花榆荚无情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则是以雪喻柳了。这种情况在同一诗文中见之的如苏轼的《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十分明显,构成互喻的基础还是两事物具有的“一点相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喻是在事物“相似”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两个事物在某一点上无论怎样接近,终究只是相似,不是相同;况且两种事物还各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比喻都是蹩脚的。

比如:“姑娘还似花一样”,这是一个不坏的比喻,但姑娘和花又是多么的不同,花怎么能和姑娘相比?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多方面的性能,两件事物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背,其他几方面就不相背了。虽然,没有“白兰地就代之以烧酒,没有牛奶就代之以豆浆”。但是,白兰地与烧酒、牛奶与豆浆是多么的不同。那两种互有不同的事物来相互说明,它的缺陷是明显的,它的蹩脚是肯定的。要想完全排除这种缺陷,使之十全十美,那只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种了,但“君要像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父要像父的样子,子要像子的样子”——其喻体和本体是一样的东西,在就不是比喻了。

有些比喻看起来很生动、很形象,但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

“像雪一样的白”,所以我们常说“雪白”,但有的地方下的雪却是棕色的。

这里,我们说比喻都是蹩脚的,但没有丝毫菲薄比喻、否定比喻、排斥比喻的意思;相反,正是因为比喻都是蹩脚的,恰恰告诉我不能因之而求全责备。以比达喻,可使说话、写文章生动形象,又明白易懂,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这也是无可争辩的。

上一篇:繁荣群众文化 活跃百姓生活 下一篇:群体和阶层的“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