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九年级数学作业的有效布置

时间:2022-07-15 02:24:35

浅析九年级数学作业的有效布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作业布置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教师极大的重视。合理布置九年级数学作业,对及时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预习作业;趣味性;课堂作业;针对性;课后作业;层次性

在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布置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作业,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并让学生在当前的水平中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笔者结合九年级数学教学实际,分析了几点布置作业的方法。

一、预习作业布置应该注重趣味性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作业预习新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预习作业的布置应该遵循趣味性原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端正的态度投入学习中来。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在题目趣味性上下功夫,将丰富知识、提高创造能力等纳入到预习作业的布置中来,逐渐代替呆板机械的练习与看书预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做剪纸作业,剪喜字、剪等腰梯形、剪等边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剪一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一来,当学生在课堂中展现出各式各样美丽的剪纸图案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厌学情绪就一扫而光了。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在做题形式上下工夫,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外时间或者自习课去机房里玩一下“扫雷游戏”,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提高游戏效率,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不仅不会感觉到累,反而会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

二、课堂作业布置应该注重针对性

九年级的数学课堂中,除了课堂新课讲授与课堂活动之后,还应该留有一定的课堂作业完成时间,这对于及时巩固所学新课,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课堂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针对性原则,否则,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练习时间,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课堂作业的布置应该针对本堂课所讲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设计练习题目,练习的时间一般要求在15~20分钟内完成。

首先,在布置练习题目的时候,要注重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绝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出现重复、过于复杂或者简单、偏离教学大纲的题目。

其次,在课堂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作业方法与规范的要求,采取多次巡视的方式参与到学习的作业过程中去,并在必要的时候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

最后,课堂作业的布置应该勉强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一的情况,教师应该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如:基础性、拓展性与提高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和学优生不断地强化与优化知识结构。

三、课后作业布置应该注重层次性

九年级的数学作业布置中,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听懂,在课堂作业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却忽视忘记了,这是需要课外作业有效布置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是,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注重作业布置的层次性,确保作业布置适合教学内容的层次需求,适合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情况,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选择数量有弹性、难度有层次、类型丰富的课后作业,进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1.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角度的设问方式,凸显层次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一个已知若干条件的几何题目中请学生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自己的理解和水平去求证。

2.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逐渐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解答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已知直线y=kx+b经过两个已知点,最后提出求直线解析式、直线经过的象限、特征、在坐标轴上画图、求直线与x、y轴相交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求直线上一点坐标,它与直线在x、y轴的点结合的三角形是与原点与直线在x、y轴的点结合的三角形几倍或者几分之几等问题来设置,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解决题目,体现了学习的能动性。

当然,在九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还可以从生活性、创新性等方面出发,布置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业。但是,无论是何种作业的布置,都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谢禹.初三数学作业有效布置管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 (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榕东中学)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和转化 下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