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

时间:2022-07-14 11:48:27

浅析网络语言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作为通行于网络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交际手段――网络语言,也正以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定义、产生原因、组成方式和特征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窥探出网络语言的发展对于整个语言的发展进步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语言定义产生组成方式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脑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急速增加,与此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地变化着,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传播甚至消亡速度也是所有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1.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的形式简洁生动,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周洪波(2001)认为: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第四媒体、基准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中国概念股、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酒屋、东东、酱紫、瘟都死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笔者在此主要探讨的就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2.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1)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奉行“时间就是金钱”的原则。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提高效率,节省费用,于是网民创造了大量的网络语言。网络交流有别于面对面的交流,网络交流看不到人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交流完全通过敲击键盘输入字符来实现。上网时中国的网民普遍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拼音联想词组时自然是优先显示其字库老词汇,也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例如在输入版主(聊天站、论坛的管理人员)的拼音“banzhu”的时候最先出现的就是“斑竹”,网民为了提高速度,同时“斑竹”也比“版主”显得更幽默,所以越来越多的网民采用了“斑竹”来替代“版主”。利用数字谐音,网民也发明了很多独特的网语,例如“886”代替“拜拜喽”,“5201314”代替“我爱你一生一世”,等等。网民利用键盘上有限的符号和数字键还创造出网络符号语,例如“:-)”表示笑脸,“:-(”表示愁眉苦脸,等等。网民还利用拼音和字母缩写创造了简略的输入方法,例如“GM”表示“Game master(游戏管理员)”,“GG”表示汉字“哥哥”,等等。

(2)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张扬个性。

网民的构成主体是年轻人,他们反对传统,喜欢新事物,寻求刺激,追求独立,强调自己的个性。作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体,他们自然也成为网络语言的创造主体。在创造过程中他们追求经济省时,创新,体现个性身份,以及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在网络语言中采用一些现实语言交际中根本就不可能采用的表达方式,或者对传统的词汇进行改造,赋予旧词新义。例如,“神童”不再是指智力超常的儿童,而是指神经病儿童;“校花”不再是学校里最漂亮的女生,而是指校门口卖豆腐花的;“007”不再是简单的三个数字,而是受007系列电影的影响,表示我有秘密,等等。

3.网络语言组成方式

根据网络语言出现的各种形式,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网络语言划分为六类。

(1)旧词新义。

即根据交流语境等的需要赋予语言中本来就存在的词汇以新的意义。例如“青蛙”在网络中不再是一种两栖动物,而是用来指称相貌很丑的男士;“恐龙”也不再是已经绝迹的动物,而是用来指称容貌不佳的女士,等等。

(2)谐音词。

包括数字谐音词,汉字谐音词,英文字母谐音词等。例如,7456=气死我了,8147=不要生气,斑竹=版主,稀饭=喜欢,IC=I see(我明白了),B4=before,等等。

(3)缩略词。

就是网民将汉语或英语缩略而成的网络词汇,久而久之,这种缩略符号就成为了固定的符号。例如,GG=哥哥,MM=妹妹或者美眉,GM=game master(游戏管理员),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等等。

(4)新造的词。

就是说网民在网络聊天交流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新的词汇。例如,“快闪族”,指一群素昧平生的人通过网络事先约定活动主题、时间、地点,然后一起做出夸张举动,这种活动的过程通常短得令人来不及反应。“人肉搜索”,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等等。

(5)符号图形词。

网络交流不同于现实中的交流,网民在网络中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交流,而无法看到对方的脸,无法揣测对方的表情和神态,无法读懂对方的肢体语言。于是网民为了增加交流的准确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创造出了感彩鲜明的网络符号图形词。例如,“@}――”表示一朵玫瑰花;“*

(6)英文、数字、汉字等杂糅组成的词。

例如,3Q=thank you;I服了U=我服了你;U2=You too,等等。

4.网络语言的特征

(1)便捷形象。

从网络语言的构词方式就可以看出来,网民在造词的同时就注意了词语的简洁,能缩略就缩略,能用谐音就用谐音,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同时又能更加形象地说明问题。

(2)风趣幽默。

网络聊天,信息交流,网民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放松消遣、娱乐的。所以在使用语言上,网民就故意采取轻松自在的方式,因此网络语言更多的是诙谐幽默的。在这里,网民可以褒义词用作贬义,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例如上面举例的神童,本是一个褒义词,却被网民曲解成了贬义词。

(3)标新立异,张扬个性。

在这里,年轻的网民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充分张扬自己个性,所以开创出越来越多标新立异的词语。

网络语言是所有语言中发展变化最快的一种语言,它以惊人的速度和自身的种种优点渐渐地走出了网络,融入到日常的词汇中。存在即是合理,虽然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等对网络语言的评价是好坏参半,但我们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整个语言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使网络语言更好地发挥它的优点,把握好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方式是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6.

[3]周洪波.述评:网络语言的位置[N].光明日报,www.省略>2001.

[4]方啸.网路语言形成的原因[J].青年文学家,2009,(13).

[5]马慧如.网络语言的发展探析[J].现代视听,2007,(10).

[6]赵莲娜.浅谈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利与弊[J].辽宁师专学报,2004,(6).

上一篇:让高中历史课堂熠熠生辉 下一篇: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