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与和谐社会文化的建设

时间:2022-07-14 11:29:36

网络语言与和谐社会文化的建设

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使用规范网络语言的意义

(一)学术意义谈到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首先应该知道规范的汉语语言。可以这样理解,今后在汉语语言规范的研究中,又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那就是网络语言的规范。网络语言首先是来自汉语言,其次是对汉语言的适当发展。现在很多网络语言都已经成为流行语,如打酱油、姜你军、糖高宗等。所以,我们不能抛开汉语规范这个大环境去谈网络语言的规范。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讲,网络语言规范的研究,对于汉语规范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二)社会意义网络语言生动活泼,呈现出创新性强、意义表达接地气、朗朗上口等特点。网络语言的规范,对于正确的文化传播意义重大。现在互联网不仅是人们了解外界的信息窗口,也是人们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主要平台,网络语言对网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网络上滥用成语、肆意篡改词语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客观上造成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的障碍,甚至是误导。比如,开门见“衫”、随心所“浴”等生造词,对于很多未成年网民的价值观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必要从网民接触最多的网络语言入手,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规范和发展网络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和谐社会文化构建下的网络语言规范原则

(一)包容性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新生事物也接踵而来。网络语言就是新时代、新环境下的一个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新生事物。中国的文化要传播得更广,要与世界接轨,承载中国文化的语言首当其冲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前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没有距离,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不能忽视。因此,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利用网络语言来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和谐文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具备包容性的文化才能打破文化和地域的界限,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所以,网络语言的包容性一定要被重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所表达的是当代年轻人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年轻人的自嘲精神有时传递的其实正是一种置身社会的自信,网络语言的这种活力、幽默和自信,会使得它更有传播力。(本文来自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杂志。《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引导力原则现在网民不断增多,随着网民数量的井喷,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越来越多,如今的网络语言甚至已经成为一些人抒感、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总之,网络语言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广、使用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语言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将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比如“白富美”、“高富帅”等网络语言,就对时下的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必须要对网络语言进行适度的规范和正确的引导。首先,要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管理,让传统的中华文化和语言文化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其次,在网络社会中,要倡导语言文明,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价值观体系。这里特别要说的还有一个网络道德素质的问题,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体系建设。如果人们能够从构建一个文明的网络道德体系,本着以人为本、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去发展网络语言的话,网络的语言环境就会更和谐、更文明,也更能带给社会正能量。

(三)辩证原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语言的出现必然有利弊两个方面。我们不能因为它打破传统而完全否定,也不能因为它披着时尚的外衣就予以全盘肯定。对于尊重中国语言文化本质的网络语言,应该积极加以接受和传播,让它为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而对于扭曲语言本来的意义,以及被赋予某些隐晦、不健康意义的网络语言,则应坚决抵制,避免它在语言文化传播中负面效应的出现。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是广大网民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们从心底对我们的制度和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如果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被广泛传播,就可能会损害文化正确、有效的传播。网络语言是网民话语权的重要阵地,但在这个阵地上,必须传播导向正确和积极和谐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正能量。因此,规范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网络语言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用文明规范的网络语言、积极健康的主流意识形态抢占网络空间的制高点,从而助力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贾小霞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工大党校

上一篇:和谐社会下法律信仰的培育 下一篇:武术文化对和谐社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