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衡水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7-14 10:10:53

对衡水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是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服务。本文对衡水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业务开展特点以及运营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92(2008)10-0023-03

一、衡水市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及业务开展情况

2008年以来,衡水市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稳步推动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一是政府推动,起步规范。为推进这项工作,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行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通知》,从五个方面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资金、基本职能、服务对象进行了规定,从制度层面规范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过程及运行;二是召开会议,专题布置。召开了由各县(市、区)主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市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会议,对各县(市、区)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筹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人行、银监分局、工商局、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衡水市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衡水市金融办公室),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四是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市政府金融办、人行、银监分局、工商局、中小企业局充分参与,各司其职,从各方面切实保障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及运行符合法定条件。

截至2008年7月底,已批复小额贷款公司5家,筹集资本金11400万元,其中,3家挂牌营业,筹集资本金7400万元,2家目前正在办理工商登记。在3家挂牌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中,有2家正常开展了贷款业务(组建及运营情况见表1)。

二、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及主要特点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严格按照银发[2008]137号、银监发[2008]23号以及冀政办函[2008]26号文件要求,依据市场化原则,积极开展贷款发放业务(见表2),运转良好,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单笔贷款金额占资本金比例较小,低于不超过5%的规定,贷款集中度低、安全性较高。景县鑫信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数额集中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最小单笔贷款金额为3万元,最大单笔贷款金额为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7%;安平县开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数额集中在10万元-100万元之间,占注册资本的0.3%-1.9%,其中,最大单笔金额为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8%。

二是借款对象为优质客户,贷款风险小。贷款的主要对象是个体工商户和县内资信情况良好的中小企业。目前,借款户都能按规定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没有发生贷款逾期和拖欠利息现象。

三是贷款期限短,流动性强。在贷款构成中,期限三个月(含)以内的贷款1631万元,期限六个月(含)以内的贷款21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92%。

四是贷款利率符合政策规定。贷款实行市场化差别利率,具体利率由借贷双方共同商定,最低月利率1.8%,最高月利率2.4%,符合“最低不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最高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基准利率的4倍”的政策规定。

五是贷款审批手续简便。一是手续简便快捷,自己审批,无须层层审批,一般一笔贷款从考察立项到发放最短1天,最长10天;二是贷款方式简便,效率高;三是没有“信贷配给”现象。在资本金允许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不设预设条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一视同仁。

三、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作用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打通了民间借贷嵌入正规金融的制度渠道,弥补了金融服务“盲区”

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将民间融资纳入正规发展轨道,使部分隐性的民间借贷变为显性,由地下变为公开,填补了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不足的市场空缺,减轻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压力。

(二)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矛盾,使信贷资金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弱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90%以上都投向了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促进了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形成了“鲶鱼效应”,促进形成合理竞争的金融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尽管成立较晚,但由于其经营理念先进,机制灵活,使信贷市场的竞争加剧,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流失到小额贷款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僵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产生了一定冲击,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得不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四、小额贷款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金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缺乏可持续性

一是注册时资本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来看,均为企业法人自筹资金,除了发起人追加投资外尚没有其它的来源渠道;二是经营中如何补偿资本金缺乏明确细化的可操作性规定。尽管《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金融办等部门关于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规定:开展业务后可按照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但对提取多大比例未做出详细规定,使得资本金的补偿较难操作。

(二)注册资本金相对较小,放贷实力不足,难以满足资金需求

截至2008年7月末,衡水市5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筹集资本金为11400万元,平均资本金仅为2280万元,基本在2000-2700万元之间,注册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若今年其它7个县市各注册1家小额贷款公司,各筹集2000万元资本金,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的总资本金也只有2.54亿元,与2008年6月底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4.5亿元,贷款余额342.6亿元的规模极不相称,难以满足我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三)监管体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监管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由政府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均不参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而只是做些政策宣传和相关培训工作。这样,在金融监管方面具有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和银行业监管两大专业部门均被排除在外。政府部门作为金融监管部门,专业监管人才匮乏,现有人员普遍缺乏金融监管的经验和必要的知识,如果监管不到位,不能有效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行为、保证其合规经营,势必出现监管盲区,形成潜在的地方性金融风险。

(四)无法查询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

小额贷款公司的数据目前尚未接入企业和个人信息基础数据库,按照银发[2008]137号文件要求,还不具备查询用户条件,尚未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这就导致小额贷款公司与其它金融机构对同一家企业或个人放款时,不得不重复进行相关的资信调查,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加大了贷款风险。

(五)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普遍设立了董事会,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并授权总经理组建经营团队,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各职能部门并组成审贷委员会,人员组成一般有5人,其中:总经理一人,会计一人,信贷员3 人,总经理和会计大多是兼职或有关金融机构退休人员,其他人员大多没有从事过信贷业务,对信贷业务不了解。由于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较少,缺少高素质的人才,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还不高,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五、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运作的政策建议

(一) 尽快出台《小额贷款公司法》,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其业务开展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小额贷款公司法》,为其业务运行提供法律保障,规范和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府培植扶持,助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一是政府要保障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诚信社会环境,帮助其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二是给予小额贷款公司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动其发展;三是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形象宣传,提高其社会知名度,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认识了解小额贷款公司,主动寻求小额贷款公司的支持。

(三)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金风险补偿机制,拓展资本金补充渠道

小额贷款公司“以企业自有资金发放小额贷款”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定期不定期地补充资本金。一是拓宽资本金来源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商业资本、财政资金、捐赠资金进入小额贷款公司,以使资本金得到及时补充;二是及时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建立坏帐准备金制度,定期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坏账准备金,用于冲抵代偿和弥补贷款呆账损失。

(四)强化金融监管

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时间短,业务刚刚起步,只有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进行有效监管,才能防范风险。一是监管部门要监督其贷款投向,禁止向国家宏观调控限制发展的产业或行业发放贷款,禁止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禁止跨区贷款;二是监管部门要定期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沟通,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宏观调控部门和银监部门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促进其业务稳健合规发展。

(五)尽快使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征信系统,允许其查询企业和个人信息

小额贷款公司要要按照“先建立制度、先报送数据、后开通查询用户”的原则,尽快接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避免重复资信调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新生事物,其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大多处于摸索实验阶段。但是,其“准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要借鉴商业银行管理经验,加强风险控制与防范。一是贷款发放应坚持“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注重效益、控制风险”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贷款人办理贷款业务的经营自;二是实行贷款中的动态激励,通过动态激励,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和借款者之间博弈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建立分期还款机制,通过有规律的还款安排,提前发现风险;四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防止贷前的逆向选择和贷后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唐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3年。

[2]《经济学》,作者:迈克尔.帕金,中文本,中国邮电出版社,北京,2002年。

上一篇:发展信贷担保市场 化解乡镇企业融资困境 下一篇:对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