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7-14 10:07:16

供应室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供应室工作人员往往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对供应室相关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使供应室成为安全、有序和清洁的工作场所,把供应室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于由职业暴露而引发的相关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暴露;因素;对策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负责对医院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的发放工作,供应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各种带有细菌或病人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的器械和敷料,在回收、包装、灭菌过程中,极易因为操作不规范和个人防护意识的薄弱而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若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工作人员极易染上与职业暴露相关的疾病。

1供应室职业暴露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锐利器械造成的意外伤害工作人员在回收物品过程中常接触到污染了的针头、刀片或其他锐利器械,因而易造成职业暴露,属于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在清点过程中如果个人防护意识淡薄,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又不能规范操作,职业暴露伤害将明显提高,甚至发生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

1.1.2热源性损伤在高温潮湿的夏季里,操作压力蒸汽灭菌器、蒸馏器等产热多、散热慢的设备,工作人员易出现疲惫、烦躁、中暑等症状。且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高达136℃,在开启锅门时如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烫伤。

1.1.3紫外线辐射与臭氧造成的损伤供应室常用紫外线辐射对空气进行消毒,如果不小心直接照射到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皮肤、眼睛的损伤。而当臭氧浓度超过了0.3%/M3时亦可对人体造成损伤。

1.2化学因素供应室由于清洗消毒需要,需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如:①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常被供应室用作工作台、桌椅等的消毒。含氯消毒剂浓度高,若工作人员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进而刺激与腐蚀皮肤黏膜,若不慎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②过氧乙酸:同含氯消毒剂,若工作人员不慎直接接触,高浓度的过氧乙酸可能刺激眼睛及皮肤,甚至烧伤皮肤。

1.3生物因素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能由于医护人员在回收、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大意而通过带有病毒的针头、刀片、布类及各种器具感染上工作人员。有关资料显示,健康的医务人员染上血性传播疾病中80%-90%都是由针刺所致,而被刺伤的工作人员中护士比例最高,占80%。同时被针头刺伤后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0%,丙肝为1.6%,艾滋病毒为0.3%。

2对策

2.1首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护理部的垂直领导下,进一步做好防止职业暴露宣传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暴露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个人防护的监督与管理,随时查看安全保护措施执行情况,惩罚违反者,严抓规范,不达标不上岗。

2.2每天检查防护用具,及时更换破损用具。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口罩、帽子、隔离衣并更换鞋子才能进入回收室和清洗室,且不能随意出入,避免交又感染。

2.3建立设备使用档案,由使用者记录下具体使用情况,便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4回收过程中,锐利器械应与一般器械分开,回收人员必须带双层手套谨慎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清洗过程中若有工作衣帽或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2.5根据所要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所有灭菌物品在灭菌前必须做到彻底干燥。具有一定吸附性的物品不可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内消毒。必须按要求装载,否则可能引起等离子体的发生而导致灭菌失败。所有灭菌物品的包装必须用专用无纺布或灭菌封袋包装且不能重复使用,布类包布应清洁、干燥。

2.6重点执行洗手卫生,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改善洗手设备,安装专用洗手池带脚踏红外线感应开关,以免带有病菌的手接触笼头而经笼头传播。

2.7若电源电器使用过程中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院维修科,有专业人士前来修理。

2.8对有损害性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应存放在阴凉处以防止挥发。在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橡胶手套、口罩,避免与制剂的直接接触,配制完后应立即清洗手套及双手皮肤并记住密闭容器,以免造成空气污染。

2.9用紫外线或臭氧空气消毒时要避免工作人员的进入,如若有需要,必须佩戴好防护眼镜穿好防护衣。

2.10对在工作噪音大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执行轮班制,避免长时间接触。

2.11供应室应与感染科协作,在全院加强对职业暴露的安全知识培训,规范暴露感染物的回收流程,尤其对特殊感染物品做好标记,以减少生物因素的危害。并做好职业暴露后的登记上报工作。

2.12对于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应有考试合格并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证的医护人员负责。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灭菌炉内压力未降到0Kpa不能打开高压蒸汽灭菌器,开门时站在门后或门旁,不能对着门,以免被涌出的热气烫伤。夏季最好不要手臂,应避免皮肤与高温物品的直接接触。可建议厂家改良灭菌器的结构使之便于操作。严格按照规定期限定期维护、检测,保证各个阀门与排气管道的良好状态。

3小结

由于供应室工作与环境的特殊性,每天均面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因此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临床其他科室高。加强各项制度的管理和监督,建全和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更新陈旧设备,增设必要仪器,强化安全生产和个人防护意识,倡导工作人员的严谨、慎独精神,是防止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在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把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华春燕.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方法[J].当代医学,2012.01.05,(02).

[2]龚燕琼.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05.15,(14).

[3]袁梅.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15,(14).

[4]刘敏.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8.20,(16).

[5]扈,董继平.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安全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1.10,(01).

上一篇:颌骨骨折夹板固定诊治方法疗效分析 下一篇: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锁定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