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民族的未来

时间:2022-07-14 07:13:50

托起民族的未来

阅读《青春进行时――我的特岗故事》,我被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动,被他们质朴的文字和叙说所感动,被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浓烈的责任感和人本关怀的力量所感动。我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山乡孩子遇到来自山外教师时发自内心的喜悦,更看到了当前中西部农村空心化所引发的留守儿童等问题解决的希望。掩卷而思,本书的价值在于为读者所带来的感动及震撼,在于从字里行间所投射出的希望,一种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弭平城乡教育割裂、缩小东西发展差距、实现中西部乡村腾飞的希望。这也是民族未来整体腾飞的希望。

平实语言背后投射出的情感表达的真实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故事的亲历者饱含真情、满怀感悟对自己的所为、所思和所想,用朴实的文字和话语娓娓道来,给读者带来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入感和亲切感,使读者很容易随着故事中的情感起伏而产生共鸣。正是这种叙说者和读者之间自然的连接,才彰显了本书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在叙说中,作者们直抒胸臆,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彷徨、困惑甚或是“功利”。如在谈及选择做特岗教师的动机时,《恋上这个职业》的作者刘习聪就明确表示:“坦白地说,我义无反顾地选择特岗教师也有就业方面的考虑。”胡力在《漫漫特岗,教学相长》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教书这件事,我都还没有正式接触过,怎可能对它有如此清冽的感情呢?我不能说我很热爱它,我只能说我有兴趣去尝试。”他们也以真实的笔触直面作为特岗教师的彷徨、失落与挣扎。这种真实的表达使读者在了解特岗教师崇高的同时,更能深刻体会特岗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或象征,更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富有思想和激情的年轻的生命。

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乡村教育现实更值得深思,这也是本书很有价值的地方。特岗教师不论来自乡村还是城市,由于他们在城市里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看待乡村的视角便有了城市的参照系,透过他们的眼睛,透过故事的叙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真实的乡村教育景象。“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梦寐以求的校园,可是眼前的景象着实吓了我一大跳,风卷着沙土在校园里肆虐,仿佛在炫耀着它们的威力,稀稀落落的单双杠孤独地站在操场一角……这儿看起来并不像是操场,更像是一片荒地。”(毕秀明《我在这里啊,待那山花开》)如果说乡村教育条件的简陋和不堪还可以通过政策的扶持予以解决的话,那么乡村孩子的状况则很难用乐观二字形容。“令我震惊的是,他们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空巢少儿,有部分为单亲家庭,甚至还有父母双亡的孤儿。他们也想努力成长,然而幼小的心灵充满了迷惘。”(时宏《因为爱》)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对于他们的教育来说,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支持和督促,学习在他们的世界里占有多大的比重?他们未来能担负起乡村建设的重任吗?乡村的希望何在?城乡差距如何缩小?这些从特岗教师的文字里揭示出的残酷现实,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本书字里行间投射出的责任感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尤其是乡村的儿童不再处于自生自灭的成长境地,由于特岗教师的到来,给了他们仰望星空的机会,给了他们走出贫苦、走出大山的可能。“‘特岗计划’让不少穷乡僻壤的农村学校有了知识丰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毕业生教师,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有一批特岗教师突破教育界限,在乡村的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者和推进者的作用,表达出一种责任和使命意识。

事实上,根据教育部统计,“首批招聘的到西部‘两基’攻坚县‘特岗计划’教师留任13407人,占服务期满教师比例88.7%,其中广西、宁夏留任教师占服务期满在岗教师的99%以上。”(教育部2009年第16次新闻会公布材料)也有部分期满未留任的教师,但后来又回到特岗教师岗位。一批又一批后来者纷纷加入特岗计划,与广大乡村教育工作者一道,支撑起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教育的明天。我想,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所在。

愿有更多的人阅读《青春进行时――我的特岗故事》,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的教育和孩子。

(作者单位系贵州省道真县三江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眼界·创新·合作 下一篇:为成长着上幸福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