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4 07:09:50

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8 - 33 - 02

【关键词】手足口病;温病;中医中药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7、9、10型,B组的2、5、13型,埃可病毒以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破溃。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近几年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尤其是易造成大的流行。2008年春季在我国部分省市已造成大范围流行。已近2年我们采用中医中药对小儿手足口病40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患儿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天,平均2.5天。

1.2临床症状及体征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涎,拒食,口腔疱疹或溃疡疼痛,手、足或臀部可见红色丘疱疹,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或腻白,脉细数。恢复期发热减轻或身热不扬,疱疹干萎或消退,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1.3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金银花9g,板蓝根9g,大青叶9g,连翘9g,野9g,赤茯苓9g,淡竹叶6g,牛蒡子9g,桔梗9g,薄荷9g,蝉蜕3g,生甘草6g。疹多可加紫草、升麻、葛根;热盛不退加水牛角;便干加大黄;咽痛者可加麦冬、沙参;口唇干燥加适量芦根。药量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做适量增减。药煎好后去渣,加热浓缩至40ml分两次服用。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消退。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基本消退。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治疗40例中,痊愈率100%,其中服药2~3天治愈4例,4~5天治愈34例,6天以上治愈2例,疗程平均4天。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岁,2007年6月23日就诊。代诉:2天前咳嗽、流涕、发热,进食口腔疼痛,手足及臀部出现皮疹。查体:患儿右手中指、无名指、左手无名指掌侧,以及右手小鱼际,双足部掌侧,臀部周围,均可见多处绿豆大小红色丘疱疹,部分疱疹内可见浆液。口腔内可见溃疡面。体温:39.2℃,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音。舌质红苔腻白,脉细数。西医诊断:手足口病;中医诊断:湿温。症属温病的湿热病候,治则:清热解毒、泻火祛湿、疏风透疹。方药:金银花9g,板蓝根9g,大青叶9g,连翘9g,野9g,赤茯苓9g,淡竹叶6g,牛蒡子9g,桔梗9g,薄荷9g,蝉蜕3g,生甘草6g,紫草9g,葛根9g,沙参6g。每日1剂,水煎去渣浓缩至40ml分2次服用。服药2剂后体温降至37.6,疱疹干萎,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进食无明显疼痛。继续用药3剂后,临床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干萎结痂,基本消退,痊愈。

4 讨 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EV71病毒于1969年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安徽、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2008年度内,截至5月9日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近25000例,造成34例患儿死亡。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形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重症病例除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肌阵挛、急性迟缓性麻痹,或并发脑炎、肺水肿、心肌炎、心肺衰竭等。

根据手足口病的起病、病程、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温病学“温病”、“风湿”、“湿温”、“时疫”等范畴,称为湿热疫毒。病因感受疫毒时邪,内伤湿热蕴结,心火炽盛,病位在肺、脾、心三脏。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卫表被遏,肺气失宣,症见发热、头痛、身楚、咳嗽、流涕。由于素体湿热内蕴、心经火盛,内外交争,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而发口腔溃疡。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则发为疱疹;毒邪未除,耗伤气阴,则现心悸、胸闷、气短;邪毒炽盛,逆传心包,内陷厥阴,故现壮、神昏、抽搐等危象。中医对温病治疗素有成效,治疗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治疗此病疗程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绿脓杆菌肺内感染药敏试验及临床治疗 下一篇:腹股沟疝术后复发2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