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4 05:13:56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是提高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种基本形式——校内实训、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实习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此提出四条对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团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高职高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师资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实践取向是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之一。《标准》强调:“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引导未来教师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就成为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文对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初步提出了改进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幼儿园见习、实习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虽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都存在诸多不足。学生经过实践训练后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对新入职教师的能力要求仍相距甚远,不能满足幼儿园对高水平幼儿师资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校内实训问题重重,学生难以学以致用。校内实训是在学校内部营造模拟的幼儿园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校内实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校内实训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校内实训项目散见于各学科之中,缺乏系统设计,校内实训效果不佳。例如,在《幼儿卫生学》中,幼儿教育实践教学内容由五大领域的教法课完成。这样安排,学生在两年半在校学习期间所参与的校内实训项目非常零散,不成体系,其结果必然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完成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训练计划。第二,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学用脱节是当前幼儿师资职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上看,许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如英语课程为《大学英语》或《实用英语》,这些课程内容都是一般英语内容,没有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不符合《标准》中“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要求。有些教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理论空洞、概念抽象等问题,严重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学以致用。第三,校内实训以模拟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模拟教学要求创设模拟的幼儿园班级情境,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组织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模拟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对幼儿园的保教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得到初步的情感体验,并学习组织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从教学环境的角度看,模拟得再真实,只是模拟,与幼儿园现实仍存在差距。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模拟活动中培养的能力同幼儿园实际工作要求仍存在很大距离。

2.幼儿园见习缺乏计划,学生走马观花,成效甚微。所谓见习,就是让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儿园工作岗位任务和要求,获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学生去幼儿园见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学生见习缺乏实效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在学生见习工作安排上,学校缺乏统一的见习计划。学生见习工作一般由五大领域教法课教师担任并自行安排,教法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具体组织学生的见习工作。由于缺乏对见习工作的明确要求和保障机制,由教法课教师自行安排见习工作,客观上增加了教法课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见习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或不了了之。第二,学校教学计划没有给学生见习预留充足时间,学生见习工作缺乏时间保障。如教法课是每周连排两个课时,在此前后,一般都有音乐、舞蹈等课程。如果利用教法课时间,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并按时返回,则时间不够充足。

3.到幼儿园实习由学生自主安排,实习过程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传统形式,也是学生入职前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幼儿园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幼儿园工作情境中观察、实践、体验和反思,学生将习得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实习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实习幼儿园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地点非常分散,学校难以派出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前学生在幼儿园实习一般为顶岗实习,即要求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直接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实习期间,学生一般会被幼儿园作为配班教师或保育员来使用,同时会安排带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由于缺乏学校专业教师的及时指导,大多数学生会在班级管理、保教技巧、人际关系、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问题,并且问题往往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而且给接受学生实习的幼儿园带来诸多不便。第二,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实习主要是在民办幼儿园顶岗实习。学生由实训、见习直接到顶岗实习,缺乏过渡环节,跨度太大,加之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实践体验过于单薄,导致多数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要求。同时,学生内心也会产生职业挫折感,对其职业信心和职业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第三,学生在幼儿园顶岗实习,带有工作性质,也有一定报酬,客观上会产生实习工作岗位单一化问题。实习岗位单一化使学生丧失在多个工作岗位实习锻炼的机会,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全面锻炼,从而限制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实习所在幼儿园会成为其毕业后工作首选幼儿园。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果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努力工作,将对其首次就业产生影响。反之,学生在单一工作岗位越努力工作,到其他工作岗位实习的机会越少,越发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策略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不能从一入学就对幼教职业获得感性认识,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改变实践教学安排,构建一个贯穿三年始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在一年级开始教育见习,带领学生观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获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初步感性认识。选择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每月安排一两次幼儿园见习活动。在二年级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校内实训,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保教活动进行学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与开展保教活动所需知识和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在三年级第五学期开展随班实训活动,学生每周一天去幼儿园参加保教实训,在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下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保教任务。在三年级第六学期,学生去幼儿园顶岗实习,在幼儿园带班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保教任务。实践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学校可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及内容进行改革,缩减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相关性不强的课程课时,确保实践教学时间充足。

2.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要。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分散在各教育类课程中,没有专门的经过整合的实践教学课程。各教育类课程教师负责该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分散进行的实训科目与幼儿园实际保教工作存在很大差距,实训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适应幼儿园实际工作需求。应对分散在各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专业能力,基于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的需要,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开发建设基于幼儿园教师真实工作任务,融合各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项目化课程。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会自然地融入到项目化课程学习中,极大地提高实训效能。

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基地是保障学生见习实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很多教育理念先进、设施完善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与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并成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鉴于学生在见习实习中会给幼儿园带来诸多不便,幼儿园不愿意大批学生来园实践。要保障学生实践需求就必须与幼儿园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使二者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学校和幼儿园可互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学校可选派优秀教师到幼儿园帮助开展课程建设,科研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任务,同时负责学生到幼儿园实践的组织工作。幼儿园可选派教师作为学生的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双方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共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4.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团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指导团队成员应包括不同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幼儿园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任教学科和职业经历,对教师进行团队组合。指导教师在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1.

上一篇: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下一篇:唐诗中的柘枝舞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