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增长理念的升华

时间:2022-07-14 04:31:26

发展――经济增长理念的升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于党的政治报告,彰显出党对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理念的升华。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但是,“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关心的重点是物质方面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而经济发展不仅关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关心结构的改变,关心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的变革。经济发展着眼长期而不是短期。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深刻、更宽泛,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不仅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科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一段时间以来,受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带有明显的粗放特征,一度出现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造成资金投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度增加。这种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方式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与此相适应,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准确体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与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与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好”字放在“快”的前面,突出了“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对于效益的注重。“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确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经济结构问题,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就真正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以促进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抓住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上一篇: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