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农村生活 丰富习作素材

时间:2022-07-14 03:55:44

着眼农村生活 丰富习作素材

摘 要: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根据农村生活特色及,我们在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去欣赏大自然,开拓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风光;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0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是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不容乐观。孩子们总认为作文难写,不少学生因“无话可写”或“从何写起”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素材贫乏,无习作之“米”,“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告诉我们知识的来源是生活,陶行知也说:“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可以说,广阔的农村就是一座偌大的素材仓库,关键是我们要带领和引导孩子们去寻找、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猎取,给学生一把发现的“金钥匙”。本人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多年,深知积累作文素材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甚为重要,并在工作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体验农村风光,谈家乡之美

在农村,虽然没有能工巧匠构造的花园,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更没有举行航模表演等科技实践活动的少年宫,但却拥有上苍赋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在这里,没有浓妆淡抹,没有认为雕塑,是实实在在的“朴”和“真”,如果我们教师能给予充分的引导,深切的关注,并给他们观察方法的指导,拨动学生心灵之弦,生命的灵性与活力能得到凸显,独特的感受会油然而生,童真童趣会获得释放,写景状物的习作孩子们就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还颇有情趣。你看学生写的农村的《秋》: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儿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农民们,早已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了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却仍面带灿烂的笑容。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鸟也没闲着,都卷起袖儿,弯着腰儿,将一束束掉落的稻穗拾了起来,向父母“献”出了一份“功劳”。走过了田野,踏进清香扑鼻的晒谷场,放眼望去,只见堆积如山的金灿灿的谷子呈现在眼前,瞧,这些都是农民伯伯辛劳的成果啊。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体验农村文化,倾自豪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农村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收集作文素材的一片天地。

1、走进乡风民俗

在农村,乡风民俗式节日应接不暇:正月里拜年祝寿说吉祥话;三月扫墓“插清明”,五月端午赛龙舟,吊唁屈原吃粽子;七月初七观银河,牛郎织女会鹊桥;八月中秋吃月饼;九九重阳敬老人;腊月家家忙过年。还有小孩过周岁,婚嫁迎娶中的闹洞房、哭新娘等等,构成了灿烂的乡土文化,是农村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孩子们留意,教孩子们筛选,其中该有多少人和事可以入文。很多的时候,孩子们对此熟视无睹,犹如“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了。对此,我常提醒孩子们留意身边的这些乡风民俗,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节日让他们去参与,去体验,并将其当作一次次的作文契机,每当孩子们群情激昂,我便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一篇篇鲜活的习作便应运而生了。

2、了解村庄历史

每个村庄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沿革过程,具有深厚的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找地方志,向年长者请教,寻查碑刻等形式,弄清楚村庄的起源,发展,辉煌,曾出过哪些名人,祖辈留下哪些弥足珍贵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有哪些值得称道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等等;弄清楚当地的地名、典型建筑物等方面的来历,以及寄予的内涵等情况。在教师的有效诱导中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浓厚兴趣,进而给予精心的记录。这样一来,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积累写作素材,又能强化学生对家乡、对农村的热爱。

3、说农村巨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编号可谓日新月异。你看,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小别墅代替了低矮的平房,奔驰在乡间的汽车、摩托车已不再是新奇事。村里兴建了健身活动场地,农民有空就到活动中心去摆弄摆弄城里人才能玩的健身器材,现在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并有切身的体验。生活教育“担负着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于是我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让学生到自己的村庄走一走、看一看,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并完成“走进新农村”为主题的作文。由此可见,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但如何将泉眼打开,确实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行。

当然,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个如何对待一些负面影响的问题,如农村砍伐树木很严重,河水污染很严重。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进行写实验报告,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体验农村生活,寻农家之乐

“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参加了一些劳动实践,不管是家务劳动还是田间劳动,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家庭就是一个劳动实践基地,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同学在《喂羊》的一篇习作中写道:“……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津津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晚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看!自己养大的羊儿,深知不易,多么宝贝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

农村生活处处有文章,只要我们平时留心农村生活,留意观察,留神农村“有价值的”生活素材,那么,农村孩子的笔下一定会不断流淌出富有农村生活底蕴的美文!

上一篇:积累观察和兴趣 下一篇:构建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