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细节的“另类”视角

时间:2022-07-14 01:07:15

课堂细节的“另类”视角

摘 要:在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展开的现阶段,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堂细节的“另类”视角入手,阐述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细节;错误;创新

一、“小先生”――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经常可以发现如下问题:有些学生操作能力较差,对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特别浓厚的学习兴趣,肯动脑、爱钻研,学习成绩突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让学生来当老师,让这些“小先生”担任其他学生的辅导员,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小先生”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

二、有趣的上机实践任务――让孩子趣味盎然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明明布置了具体的练习,学生完成的却不甚理想,甚至有些学生拒绝完成练习,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许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这些孩子喜欢的却不是枯燥地练习,而是喜欢在完成这些“任务”之余,可以玩玩电脑里的游戏,看看电脑中的动画片。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单纯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这个“任务”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孩子们的态度就不同了。

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在学完了基本操作后,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用该软件制作的电子作品。学生看了这些电子作品后,会萌生自己也做一个作品的兴趣。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要联系实际生活,在确定好自己的研究主题后做好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利用Word对这些资料进行排版设计,如:收集读书方面资料制作本班的黑板报等。

学生在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相应的操作技能,这些操作的效果却又恰恰是Word这个软件的优势。学生在“用”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能举一反三,并充分体会应用工具软件的优越性。

三、错误――放错地方的宝贝

新课堂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正的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产生。理想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他们在出错后发现了什么?……

如:“插入艺术字、图片”一课,有许多学生在插入艺术字的过程中文字内容没有修改,就单击了确定,导致原本设定好的文字没有办法输入了,教师提问:“我们想改变艺术字文字内容怎么样?”学生展开了讨论,汇报结果为:将已设置的艺术字删除或使用撤销命令,再重新设置。此时,教师请回答问题的学生演示,结果花费很多时间并未能达到满意效果。其中,有学生提出:“这样肯定不科学,肯定能找到一种既省力又科学的方法。”再次,探索寻找,2分钟后有学生找到方法(通过艺术字工具栏修改艺术字内容),接着“双击已设置艺术字”方法也相继出现。

上完课后,我很庆幸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将错误一笔带过,而是将错就错,放大了错误,从而收获了错误带来的精彩。

四、尊重课堂作品――激发创意的火花

一节课的教学成果保存,课堂作业的批改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每次我都要求学生把作品放在自己的计算机E盘,有一次,无意间听到一个学生小声说:“保存有什么用,反正下次都没有了。”我们机房为了防止经常重装系统都安装了还原卡,学生机只要重启里面的文件就都没有了,这样给作业的保存和批改增加了难度,同时,一些学生精心制作的作品弄丢了,也影响到他们的创造激情。

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下节课“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我在教师机上新建上课班级的文件夹,然后将此文件夹设置为完全共享,要求学生将作品以自己的姓名命名并保存在此文件夹上,并养成定时存盘的习惯,这样,下一堂课时,学生又能将自己的作品打开再进行编辑修改,将自己在课后的一些想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得以实现,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五、课堂结束语――“下堂课还想来”

相信很多教师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会采用这样的结尾: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大家的表现都不错,希望继续努力。

这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教学目的性。

“结尾”的设计与安排,是教学艺术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好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豁然于胸,而且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展开新一轮教学实践活动。

例如:初中上册教材第6章《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时,我故意在欣赏图片时设置了幻灯片自动播放,达到不用鼠标点击的效果。在课尾结束时,让学生感受欣赏作品时不用鼠标的悠闲之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下课了,很多同学都来询问是怎么设置的,我故意卖关子,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给学生预留思考的余地,也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不断追求“精品”的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值得讨论和思考的细节问题,我们坚信“细节决定成败”,请大家更加关注自己的课堂细节,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时间,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被点燃,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那么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样的课堂才真正的有了生机。

参考文献:

[1]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洪泽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使“问题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 下一篇: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