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勤劳独立的孩子

时间:2022-07-14 12:52:49

典型案例一:

小磊是国内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四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还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将要独自一人出国求学,无人照顾,小磊不知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过于焦虑而失常。后来,小磊的父母后悔不已:“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了他。”

典型案例二:

强强上小学一年级了,人很聪明,就是任性、霸道、娇气、懒惰。从小到大,强强从没沾过一点家务活儿,连碗筷都不会摆,吃橘子都要妈妈剥好。在学校里轮到他和另一个同学值日时,强强根本不动手,不是指挥对方做,就是自己干脆跑掉,留下同学一人做。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做值日时,他还振振有词:“老师,我不会干,也不喜欢干。”“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我没有责任,我不要责任。”老师惊愕强强妈知道后,批评他:“宝贝,你都这么大了,是你的事就要去做,这是责任。”强强却说:“责任,你不是说我的责任是学习吗?我就不做,我讨厌干活……”

心灵导航:

纵观四周,我们很容易发现,不少孩子懒惰、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责任心。这是谁的错呢?应该反省的是家长,是家长自己越过了生活界限,或者叫责任界限。该孩子做的事,家长去替他完成了。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家务事是大人的事,和他无关,变懒惰、没责任心也是情理之中了。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小磊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与独立性的塑造,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的依赖之后,一旦需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在养育孩子方面,父母们喜欢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唯恐爱之不深,爱之不够。最常见的就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这是生活上的溺爱。

探究这类溺爱型的父母动机,一是怜爱心理,因为看孩子可爱,所以忍不住怜爱,因为怜爱,所以忍不住帮一把。潜意识里的话是:看,爸爸妈妈多爱你l什么都帮你做了。这其实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享受付出的快乐,因为付出爱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获得爱的满足感。

还有一种类型是性情急躁型父母,他们看到孩子做事笨手笨脚,很长时间也做不完,便失去耐心,干脆自己做算了,等孩子长大一点再让他做。

再一种就是追求内心完美和生活秩序的父母,他们往往见不得孩子做事拖泥带水,做不好还要自己重做一遍,不如亲自做省心。

孩子不吃饭,父母伸过手去喂;孩子的房间乱,父母伸过手去收拾;孩子的成绩上不去,父母伸过手去辅导;孩子遇到麻烦,父母伸过手去解决……不管孩子会不会做,可能或不可能做到,统统伸过手去替孩子做了。于是孩子不用动手,不用思考,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人为他做好了。结果,孩子的惰性养成了,责任感丢失了,自卑感出现了,生活能力弱化了,分不清哪些是他该做的事,一旦有了依赖性人格障碍,会严重阻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心灵处方:

每一位深爱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立足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在爱孩子的同时,要保持理智。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公民,他们最终总是要离开父母无微不至的爱与呵护,走向独立生活的道路。家长在爱孩子和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勤劳能干的品性,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这要求家长做到:

1 对孩子爱而不娇,注意不要做三种人

父母爱子女是一种天性,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但是,要教子成才,必须爱得适度。鲁迅说得好,“一方面要真挚地爱孩子,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一定要坚持,不要屈服于孩子的眼泪和哭闹,使孩子学到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家长注意不要做三种人:一是超能型家长,只要孩子有困难,都会想办法帮他解决,让孩子觉得家长无所不能,从而无限依赖家长;二是马上到型家长,只要孩子有需要,立即出现在他的面前,让孩子觉得凡事唾手可得;三是周到型家长,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计划好,孩子只要按照家长设计的路线前行,从而懒惰成性。

2 翻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尽早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喜欢做事的习惯。孩子出生以后,家长首先要把孩子看作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想主动做事,亲自动手。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大人做事,他也要尝试,这个时候,不要十白孩子做不好,或把事情做得很糟,给孩子尝试机会就是在呵护孩子的劳动萌芽,保持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比如,看到大人拖地,他也要拖,那就让他拖好了,大人只要在旁边鼓励就行了;孩子要自己拿勺子吃饭,大人只要在旁边耐心等待,过后收拾残局就对了。

3 要充分尊重孩子,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创造机会

家长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身内在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家长的附属物或单纯的接受者。应该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事事包办代替。让孩子独立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利用实际生活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4 巧用智慧教育,培养孩子勤劳能干的品性

示弱法

孩子的内心是希望自己像大人一样是强大、能干的。那么,大人可以适当示弱,请孩子来帮忙,并表扬他做得好。这样,孩子会有成就感、自豪感。比如说:“儿子,这个瓶盖妈妈扭不开,你力气大,帮妈妈扭一下吧!”

参与法

家务活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大人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事,边做事边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事,那么劳动的枯燥感就会在轻松说笑中淡化。

协议法

与孩子商定好一个协议,双方签字执行。有一个5岁孩子的家长就做得很好,他们的合同是这样定的:

1 逢单日,妈妈做饭,爸爸摆碗筷,女儿洗碗;逢双日,妈妈做饭,女儿摆碗筷,爸爸洗碗。如果谁漏做了,别人做了,下次就替补。

2 平时女儿的床被自己叠,爸妈的床被自己叠。周末早上,互相检查是否整齐、美观,并打分。

3 每周六,女儿帮忙擦爸妈房间的桌子,妈妈帮忙擦女儿房间的桌子。

这个协议中,第一条是分工合作,明确各人的劳动范围;第二条是互相督促,自己做好了,也让孩子有自豪感;第三条是互相帮助,培养孩子的助人精神。这个协议制定成表格挂在了墙上,经过一家人一个学期的努力执行,孩子变得热爱劳动、懂事、体谅父母,有时还会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事情。

兴趣法

不是每种家务孩子都喜欢做,可以让孩子选择他喜欢做的。男孩子一般喜欢冒险、刺激、运动性的活儿,如让孩子帮父母到商店买盐、味精一类的日用品回来,把爸爸的摩托车擦干净;女孩子喜欢比较细腻的活儿,如把家中物品摆放整齐。

奖励法

好的行为需要一段时间的强化。对于幼儿,为养成好的劳动习惯,不妨用物品奖励或精神奖励作为激励机制,以克服惰性,强化好习惯。

上一篇:职场巧“出境” 打造光明前途 下一篇:陈数:我不愿做孤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