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监测分析

时间:2022-07-14 11:21:04

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肝硬化患者60例,肝癌患者40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检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进行HBV-DNA检测。

结果:健康对照组、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20.8%,31.7%,41.7%,45.0%;肝癌组和肝硬化组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明显高于乙肝组,且肝癌组、肝硬化组和乙肝组自身抗体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HBV-DNA阳性和HBV-DNA阴性自身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25.9%,21.1%;两者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肝功能异常者自身抗体水平与疾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其对于预测乙肝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乙肝血清自身抗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20-01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患者机体自身过度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在乙肝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癌患者40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检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进行HBV-DNA检测,探讨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乙肝患者120例,肝硬化患者60例,肝癌患者40例分别设为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ALT、AST指标临床确诊,并以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检测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即血清稀释后(1∶100)与荧光素标记IgG孵育30min,之后洗脱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检测,即血清稀释后(1∶50)与酶标记IgG孵育60min,之后显色30min观察;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进行HBV-DNA检测。

1.3阳性判定标准。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细胞中出现特异性荧光判定为阳性;而免疫印迹法则以反应膜上特定区域出现条带判定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选择SPSS15.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α=0.05设为检验标准。

上一篇: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 下一篇:论如何重视基层医院围产期保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