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瓦水电站泄洪流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吊模工艺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2-07-14 11:05:17

拉西瓦水电站泄洪流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吊模工艺的优化设计

摘要:拉西水电站泄洪底孔、临时底孔流道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采用了吊模工艺,不仅加快了孔口坝段及大坝的整体施工进度、节约了成本;同时,通过优化设计的方案,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本文就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予以论述,旨在达到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行业优化设计或二次设计的水平,并在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际操作性的目的。

关 键 词:流道;大体积混凝土;吊模;优化设计

1工程概况

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流域目前已建成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单位千瓦造价最低、经济效益良好的水电站。该水电站工程属大(1)型一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该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50m)、坝后水垫塘及二道坝、坝身泄洪表孔、深孔、底孔及右岸地下厂房主变开关室组成。大坝建成后将形成10.79亿m3的水库,电站装机容量420万kW(6×70万kW)。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电,水库具有日调节能力。该水电站泄洪坝段为10#~13#坝段。其中,泄洪底孔除承担提前发电期汛期施工导流,同时承担降低库水位及库水位降至2339m左右向下游供水的任务;临时底孔主要为提前发电期承担汛期施工导流,后期进行封堵。底孔、临时底孔布置相同,均由进口段、有压段、弧形工作门墩段(包括鼻坎段)组成。进口底坎高程2320.0m,进口设平板事故检修门,孔口尺寸4.0m×9.0m;工作弧门底坎高程2320.0m,孔口尺寸4.0m×6.0m。

2施工方案说明

2.1原施工方案说明

底孔、临时底孔除孔口部位有钢衬外,孔身均无钢衬。其流道长,深度大且顶板呈渐变形态,顶板支撑原投标方案采用规格为φ273×12mm的钢管支柱(间排距1m×3m),支柱间布设∠752×7的剪刀撑;管柱顶部铺设Ι28找平梁和Ι25的水平梁形成钢平台,其上安装散装钢模板。

2.2优化施工方案说明

底孔、临时底孔流道总长73m(除进水口钢衬外1:18.0及1:6两段坡长总和),流道两边墙净跨距4m,两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均设计有受力钢筋,顶板混凝土中沿跨距方向受力钢筋为三层,底部两层为Φ32,顶部为Φ28,均为二级螺纹钢,其竖向间距分别为20cm、30cm,平行间距均为20cm。

为加快孔口坝段的施工进度,保证大坝浇筑抬升的规范性、整体性,特对底孔、临时底孔流道顶板的原施工方案进行了较为科学、细致的优化设计,将流道底部支撑改为钢筋桁架支撑。利用流道顶板混凝土中竖向设计钢筋底部第一层Φ32(螺纹钢)作为支撑桁架下弦杆,距底部第一层钢筋0.8m高度新增Φ32(螺纹钢)作为桁架上弦杆,在上下弦杆间布设φ28(圆钢)作为桁架腹杆,并在垂直上弦杆沿流道方向布设部分Φ25(螺纹钢)作水平连接筋,由设计受力钢筋与新增钢筋桁架形成吊模的整体支撑系统。

图1流道吊模支撑结构正视图

图2流道吊模支撑结构侧视图

3优化方案的科学性验证

3.1荷载及结构校核计算

3.1.1荷载计算

以双榀桁架覆盖范围为基本计算单元:下弦杆跨度4.35m、顺流道长0.6m、砼最大浇筑高度2m(流道顶板台阶分层高度控制在1m~2m间)。

(1)现浇砼重量:砼以常规2500kg/m3、乘以1.25的结构安全保证系数进行验算:

以均布荷载计为:q1=0.6m×2m×2500kg/m3×10N/kg×1.25=37.5kN/ m

(2)支撑桁架自重:考虑到设计架立筋与水平桁架上、下弦杆的连接强度,此处以水平设计钢筋计入桁架自重进行校核,其重量包括桁架上、下弦杆、腹杆、连接筋及设计钢筋,其单元校核总重为649 kg,以均布荷载计为:

(3)吊模材料自重由螺帽、螺杆、钢垫板、胶合板、散装钢模及钢围檩组成,其单元校核总重为368 kg,以均布荷载计为:

(4)施工人员及设备单元校核重量以3人×75kg/人+200kg=425kg计,以均布荷载计为:

(5)混凝土振捣动荷载以均布荷载计为:q5=5kN/m2×0.6m=3kN/m

(6)混凝土吊罐卸料动荷载计算

①混凝土吊罐卸料动荷载分析

浇筑施工时,限定混凝土吊罐卸料最大高度不超过3m,分析混凝土吊罐卸料的实际过程,忽略混凝土间、混凝土与吊罐卸料口间的粘滞力(阻碍混凝土自由下落的各阻力),假设卸料只受重力作用;与此同时,混凝土料的实际运动近似流体运动,相对固体自由下落的冲击力要小的多,加之混凝土下落后,与受料面接触后会产生锥形堆积,增大受力面积,随着混凝土料下落量的增多,受料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动荷载逐渐减小。

考虑到保证吊模的结构安全可靠性,现将卸料流体均匀下落运动转化为以卸料口正投影面面积、高1.5m的圆柱形混凝土实体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为3m,受料面不考虑混凝土料的锥形堆积,以吊罐卸料口在受料面的正投影面积为单位受力面积进行校核。

②动荷载计算

求混凝土实体对吊模模板的冲击力F,因拟定为固体自由落体运动,则由以下公式计算:

则由求得量及动量定理公式得:

因冲击力F冲击面积为直径0.895m的圆,而吊模单个吊点承载范围为流道长向0.6m、流道跨度0.44m,因此,将求出的冲击力转化为沿流道跨长方向的均布荷载为:

综上所列,单榀桁架下弦杆节点承受集中荷载P为:

则支座反力RA=RB=

3.1.2桁架内力计算

截取A点为首个计算节点,假设N1及N30为拉力,并规定拉力为“+”、压力为“”。

图3A、C节点内力计算简图

由A点处的平衡方程:

由计算可知N1为压力,N30为拉力。

再截取C点为计算节点,将已经求出的杆件内力按实际方向标明,将未知力依然假设为拉力,则由C点处的平衡方程:

由计算可知N2为拉力,N21为压力。

3.1.3桁架强度及稳定性校核计算

(1)桁架腹杆计算

①桁架腹杆中拉杆(如CD)内力最大为Nmax=89.62kN,采用φ28、l=0.83m(腹杆有效计算长度),根据轴心受力杆件刚度计算公式校核如下:

< [λ] =250(公式①)

校核其强度:

N/mm2

i――构件截面的回转半径;

l0――构件计算长度;

[λ]――受力杆件容许长细比(此处为受拉杆[λ]=250);

σ ――受力杆件实际强度应力;

fpy――强度设计值(此处为HPB235、Q235号钢直径16

γ――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考虑到焊接施工存在误差及缺陷,此处取为0.9。

因腹杆中所有拉杆选用材料相同、计算长度均相等,校核最大拉力所在杆满足强度要求,故可知腹杆其余拉杆均满足强度要求。

②桁架腹杆中压杆(如AC)内力最大为Nmax=88.93kN,采用φ28、l=0.83m,则如下:

根据公式①求得λ=118.6

根据公式②求得σmax=114.5N/mm2

因腹杆中所有压杆选用材料相同、计算长度均相等,校核最大压力所在杆满足强度要求,故可知腹杆中其余压杆均满足强度要求。

根据已经求出腹杆中最大内力压杆的长细比,因确定该腹杆(如AC)为大柔度压杆还是小柔度压杆,之后选用相应的压杆稳定计算公式进行校核。

查表得Ⅰ级钢筋(HPB235)强度设计值fpy=205N/mm2、弹性模量E=2.1×105N/mm2,则压杆柔度(长细比)临界值λp:

因此,确定该腹杆为大柔度压杆,应选用“欧拉公式”对其进行稳定性校核,如下:

因Ncr=90.64kN>Nmax=88.93kN,所以,桁架φ28腹杆压杆最大内力杆满足压杆稳定要求,故其余φ28腹杆均满足压杆稳定要求。

(2)桁架弦杆计算

①桁架上、下弦杆校核单元均采用Φ32、l=0.44m的Ⅱ级热轧带肋钢筋。因上弦杆均为压杆,所受最大轴向压力为Nmax=129.46kN(如上弦KM杆),则如下:

根据公式①求得λ=55

根据公式②求得σmax=161.1N/mm2

因校核最大压力所在弦杆满足强度要求,可知上弦杆其余各杆即满足强度要求。

查表得Ⅱ级钢筋(HRB335、Q345)强度设计值fpy=300N/mm2、弹性模量E=2.0×105N/mm2,根据公式③求出压杆柔度(长细比)临界值λp=81.1> λ =55,则确定此压杆为小柔度压杆,应选用轴心受压杆件稳定计算公式对其进行校核,如下:

由λ =55查表得Ⅱ级热轧带肋钢筋(HRB335、Q345号钢)a类截面中心受压直杆的稳定系数为φ=0.855,得:< γ・fpy =270N/mm2

由所求可知,桁架上弦杆满足稳定性要求。

②因下弦杆均为受拉杆,其中最大拉杆(如JL)内力最大为Nmax=126.82kN,采用Φ32、l=0.44m,则如下:

根据公式①求得λ=55

因此,桁架下弦杆满足强度要求。

(3)吊点螺杆计算

因吊点螺杆为受拉杆,其中最大拉力为2P=38.4kN,采用φ20、l=0.464m,则如下:

根据公式①求得λ=92.8

3.2方案优化前后比较

流道顶板混凝土支撑方案对比情况详见表1所示。

表1流道顶板混凝土施工方案对比表

方案名称 钢材用量(t) 制作、拉运及入仓手段 优缺点比较

门形管柱 支撑 62.01(单个流道钢材用量,下同) 由于流道顶部为两段坡面组合的渐变段,钢管支撑的渐变高度为6m~8.2m,单榀门形钢管柱支撑架在后方加工拉运至前方不可行,可行方法是将型材拉运至前方,缆机入仓,在流道底部加工为单榀门形支撑,后由仓面吊配合人工吊装。 因前方交叉作业,制安干扰大,焊接质量势必降低;安装耗时;从底部支撑,渐变段下料制安施工难度大;属于被动支撑,对混凝土拆模强度要求高、耗时;支撑结构较大,拆模施工十分困难。

钢筋桁架 支撑 43.5 钢筋桁架体积小,单榀重209.5kg,均可在后方加工厂制作并拉运至前方,缆机入仓后,五名施工人员即可安装,仓面吊仅起临时辅助安装作用。 后方加工精度高;更有效地实行“三检一验”制度,确保了桁架的加工出厂质量;前方安装快捷、高效,缩短了工期;桁架支撑主动受力,无需底部支撑,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混凝土强度达到70%,方可拆模;支撑结构简单、轻便,易于拆模。

4结论

吊模工艺在水电站施工中的应用日渐成熟,但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为数不多。拉西瓦水电站泄洪底孔、临时底孔流道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吊模工艺的优化设计,经过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验算和选材,充分体现建筑施工单位的实践性。在遵循国家规范和设计成果的前提下,结合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不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的整体技术素质,同时,也将会创造效益和技术力量的“双收”。

参考文献:

[1]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与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新型锅炉水处理技术在炼油厂锅炉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陕西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