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企业的资本市场之路

时间:2022-07-14 10:44:15

互金企业的资本市场之路

互联网金融企业上市之路看似有多种途径,实则面临诸多问题,企业不如稳扎稳打,先走条件稍宽松的新三板,然后徐徐图之。

互联网金融掀起了时代的潮流,互金企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一些模式新、运营好的平台,上线几个月便可以实现上亿元的资金量。然而,相比一些成熟的上市公司,互金平台在资本市场还太过稚嫩,在“叔叔给块糖”都能被“骗走”的时代,互金平台要谨记:股市有风险,“卖身”需谨慎。

1 借壳上市

今年以来,互金平台与上市公司频频传出“绯闻”,根据报道,某平台负责人曾承认将借壳上市。但此后该负责人又表示,目前某平台没有上市计划,并无借壳一事。前后表述不一致反映出其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互金企业借壳上市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1 是否有合适的壳资源

按照业内通行做法,考评壳资源有四大标准:壳公司的市值情况、壳公司的股权情况、壳公司是否存在大量的隐性负债、壳公司是否与自身存在同业竞争。

1.2 借壳的钱从哪里来

借壳上市通常采用3种策略推进:现金收购、资产置换、两者兼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需要充足的资金或资产,而对于众多发展尚不成熟的互金企业,资金或资产恰恰是其最为紧缺的资源。

1.3 法律风险

1.3.1 证监会审批

2014年,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了借壳上市的界定,明确提出:对借壳上市执行与IPO审核等同的要求,遏止规避IPO规定的“绕道上市”,进一步净化资本市场环境。可见,互金企业借壳上市将面临证监会的严格审查,只有证监会核准,借壳上市才能推进。

1.3.2 全面要约收购风险

《证券法》第81条、《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24条均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但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可见,如果要约收购比例把控不好,互金企业借壳上市将面临全面要约收购的风险。

2 与上市公司签订被收购协议

我们发现,一些签署过合作协议或对赌协议的“结合”并不顺利,6月,某上市公司《201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称其收购××网的计划未能实现。同日,××网也就与某上市公司合作终止发表声明表示“现因相关事项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本次合作宣布取消。”笔者认为,互金企业与上市公司签订被收购协议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上市公司收购意愿衰退。上市公司纷纷寻求与P2P平台合作主要是基于目前互联网金融比较火热,上市公司可借此进行市值管理。然而最近涉足P2P的上市公司,很多都以股价下跌告终,资本市场也许并不买账。6月,超过半数控股或参股P2P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随着收购效果的弱化,上市公司收购互金企业的意愿在衰退。

第二,收购协议附带苛刻对赌条款。互金企业与上市公司签订收购协议,通常会附带对赌条款,条款通常对互金企业的要求极为苛刻。面对苛刻的对赌条款,互金企业以其商业模式达到对赌要求的可能性较低,很可能需要为此支付巨额的补偿赔付,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3 新三板挂牌

新三板是指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微型企业。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2.1条规定,股份公司只要符合下列条件即可申请挂牌。

(1)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存续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2)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3)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

(4)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

(5)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

(6)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

从以上条件来看,处于成长期的互金企业较为容易满足新三板的挂牌条件。虽然在新三板挂牌不等于上市,但挂牌后企业可定向增发股份,有助于企业融资,提高股权流动性,提高企业知名度,完善公司资本结构,促进公司规范发展。

4 结论及建议

综上,互金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主要有3种,这3种途径所面临的问题及所要求具备的条件如图1~图3所示。

通过对互金企业以上几种上市路径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互金企业想借助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可谓困难重重。在这样的情境下,互金企业可换一种思路,先到条件更为宽松的新三板挂牌(当然新三板对互金企业也有诸多限制),待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便可通过“绿色通道”华丽转板,晋身新金融板块的新贵。

收稿日期:2015-07-06

上一篇:在与时光交换中成长 下一篇:教育要有温暖人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