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80后”扫描

时间:2022-07-14 10:23:01

印度

坚持传统

切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他毕业于印度顶级的艾哈迈达巴德国家设计学院展览与设计专业。目前在世界闻名的印度理工大学视觉设计专业读研二。毕业后,切坦希望去本土公司从事展览设计或者电影制作工作。“跨国公司可能待遇不错,但我觉得他们制作的产品并不能真正反映印度千年的文化精髓。”

虽然切坦希望自己是家中的“老小”,因为“这样可以少承担点责任”,但切坦还是会照顾比自己小6岁的妹妹。“父母小时候比我们艰苦多了,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穿的衣服都是一个个地往下传。”切坦说,只要想起父母,他对现在的生活就非常满足。

切坦在婚姻问题上很传统。“虽然我父母是自由恋爱,不过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媒约婚姻。因为我知道,父母肯定会为我作出最好的选择。”

俄罗斯

在动荡和逆境中成长

1982年出生的达莎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她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在1991年的俄罗斯经济危机中,达莎的父母变得一贫如洗,并为此辞去了公职下海经商。达莎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曾去帮父母排队购物。

达莎说,在青少年时期,她在电视上目睹的是叶利钦站在坦克上慷慨激昂的讲话。

达莎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抨击“80后”是“缺乏信仰的一代”。在达莎看来,这是因为和"60后”、“70后”相比,俄罗斯的"80后”经历了更多的社会逆境。他们没有受到共产主义信仰的熏陶,生长在一个民族价值认同体系崩溃、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的年代,没有人跟他们说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是与非。

英国

兴趣第一

英国的“80后”俗称“撒切尔的孩子”,因其出生之时恰逢“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当权。与尊崇工人阶级及奉行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一代人相比,“铁娘子一代”特点非常明显。“80后”通常工作卖力,重于理财,贷款买房从不手软,且出门必带手机、手提电脑、信用卡,一个都不能少。

本-史宾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极富个人特点。25岁的他算是英国“80后”中的佼佼者,2003年人牛津大学读历史系本科。人牛津大学之前。本・史宾塞打工7个月,攒足钱,出国旅行4个月,遍历西欧诸国。

除旅行外,本・史宾塞平时喜好爬山,2006年6月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曾前往格陵兰岛登山。2008年伊始,本・史宾塞回到伦敦,进入《伦敦周刊》任新闻编辑,其间写过政治、全球金融危机方面的文章,现进入排名英国首屈一指的谢菲尔德大学新闻学专业攻读硕士课程。其之所以选择谢菲尔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城附近有很大一片国家公园,名为“峰区”,是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本・史宾塞不愿为学业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

日本

年轻人“不饿”

西尾邦明,1983年出生,东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二年级学生。他已经被内定,明年4月将到日本一家著名报社工作。和很多日本“80后”的留学经历不同,他在大学期间利用交换制度到美国和中国的大学分别留学了1年。

美国并非西尾邦明去过的第一个国家。他爱旅游,利用打工挣的钱,已经去过东亚、欧洲等很多地区。在美国的一年,西尾邦明最大的改变是开始从国外视角重新审视日本。“我发现日本的教育,尤其是新闻教育太小儿科了。我的毕业论文就写了日美新闻教育的对比。”从美国回来一个月,西尾邦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中国。

接触了那么多中美年轻人后,西尾邦明发现了日本年轻人的弱点――“不饿”。他指的并不是饭量,而是求知欲。“看到中国大学生早上5点起床去读英语,夜里12点后还在自习室。我很惊讶。”他说。

上一篇:重庆: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等 下一篇:瑞典发现脑膜炎新致病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