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陆一:婺城十年

时间:2022-07-14 08:06:16

传主小档案:历任浙江省永康团市委副书记、书记,永康市花街镇镇长、镇党委书记,永康市建设局局长,永康市副市长,金华市婺城区区长、区委书记。现任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市发改委主任。

作为与地位

1985年,25岁的陈陆一出任永康团市委副书记,三年后任书记。

那是陈陆一生命中最具活力的时期。年轻的朝气和青春的理想引领着他,在共青团岗位上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而永康市青年科技协会的创办,也成了他任期内的得意之笔:协会成立之后,他将各大企业有一技之长的团员青年组织起来,以青年科技小分队的形式开展工作,为乡镇企业做技术服务,在社会上反响极大。那时,永康乡镇企业发达,对技术革新的需求旺盛。而小分队则以如何提高工效为切入点展开技术攻关,收效极为明显――很多企业的设备原来每天只能生产几只零件,通过小分队的帮助,可以达到每天生产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零件,工效增速惊人。几年下来,永康青年科技协会大名远扬。

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成了那时永康共青团工作的一大亮点。当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陈陆一则将这一活动移植到中学校园。在团市委的直接推动下,永康的各个中学都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中学生业余兴趣小组。比如化学组的同学,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肥皂等小化工产品;农业组则进行食用菌培育……这些有声有色的活动极大地提高和培养了在校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并因此引起团中央的高度关注。1990年,团中央在永康召开现场会。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同志,亲笔给大会写了热情洋溢的贺信……

“团干部必须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不能上级布置你做什么你才做什么,而是要根据本地的一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就是俗话说的,不能等事情做,而是要找事情做。其实‘等’与‘找’这一字之差,反映出的就是一个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同样,只要你积极主动地去做工作,就总会做出一些对社会有益的成绩。而有了作为,自然也就有了地位!”回忆起共青团的经历,陈陆一说。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事实正是如此。陈陆一任职期间,团市委的工作是永康市委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团市委在全市各部门和乡镇的团员青年中,也一直有着很强的号召力。

十问十解十望

在永康市经过了乡镇长、建设局长、副市长的历练后,2001年,陈陆一到金华市婺城区任职。

在婺城区,陈陆一工作了整整10年,从副书记、区长,一直做到区委书记。

如果说,团委工作的6年,是他最为青春勃发的时期,那么,婺城10年,则是他思想最为成熟,也最具创新活力的10年。期间,他的三次特别的报告,给婺城干部群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009年,在陈陆一的主导下,婺城开展了以“崛起争先、繁荣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特别是提出的十个事关婺城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即婺城十问)则成为大讨论活动中的最大亮点。因为“婺城十问”中提出的都是婺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需破解的现实难题,如“婺城未来发展该如何定位?”“婺城工业转型升级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婺城如何加快人气商气的聚集?”“婺城低收入农户如何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等等。对这些问题,也只有集中全区干部群众的智慧,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这年年初,在全区干部大会上,陈陆一就大讨论活动作了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的动员报告。一位听了那次报告的普通干部用两个字形容报告给他的感受:震撼。

2010年初,通过持续一年的大讨论,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清晰完整的有关婺城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陈陆一又作了被很多人誉为“激动人心”的“婺城十解”的专题报告。到2011年,陈陆一再作“婺城十望”报告,向大家描述了“十二五”期间婺城的发展路径与前景展望从“婺城十问”“婺城十解”到“婺城十望”,陈陆一的三次报告,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了人心,更激发和释放了全区上下创业创新的冲动和激情,全区面貌,为之一新:陈陆一初到婺城时,全区工业产值只有40多个亿,亿元企业只有两家,如今,亿元企业增至30多家,而2011年仅第一季度,全区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就近70亿元。同时,婺城区一带(金西大道产业带)两城(品质效益新城、现代工业新城)三区(双龙风景区、仙源湖度假区、九峰山风景名胜区)四园(浙中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现代农业园、乡镇工业园)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大格局已然形成……

婺城区的旧貌新颜,凝聚着陈陆一太多的心血和付出。在一个记事本上,我看到他2011年4月、5月问的大致工作记录:……4月21日,参加区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总结一季度以来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研究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4月26日,到长山乡、雅畈镇、罗店镇实地调研,了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现场予以协调解决。4月27日,到蒋堂镇、金西开发区调研,对如何抓好下一步工业经济工作作出部署。5月4日,带队调研重点工程项目进展和婺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情况,并就公建项目、工业项目、政策处理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5月11日,到双龙风景区检查工作。5月27日,参加杭长客运专线婺城区段工程建设动员会并发表讲话……

“仅仅坐在办公室里是做不好工作的。一个有责任心的干部,必须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才能对实际情况心中有数――这也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陈陆一说。九峰移民

婺城工作十年间,有一个经历,对陈陆一而言,终生难忘。

那就是九峰水库移民。

九峰水库建设项目位于婺城区境内,总库容9805万方。水库建成后,不仅可以基本免除当地流域每年数遇的洪涝灾害,而且可以为推进金华城市化建设提供电力和供水的有力保障,是一项惠及当今、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然而,水库建设要让库区的2265户、5300多农民别离故土,移民搬迁,遇到的抵触和阻力可想而知。正因为这种强大的阻力,库区移民拆迁自2002年启动以来,至2008年底完成拆迁户数只占总户数的28.2%,1626户移民的房子还矗立在库区。水库建设重点在移民,难点也在移民。九峰水库的移民拆迁历经8年波折,进一步累积了大量的矛盾,给移民工作增添了攻坚难度。但是,面对高达8亿元的工程投资,面对步步紧逼的建设工期,每一天都显得十分宝贵。为此,陈陆一在2009年2月14日召开的九峰水库移民拆迁工作会上作动员报告,表示要举全区之力,确保在6月30日前全面完成移民拆迁任务。会后,由区26个部门“一把手”以及新选调的优秀机关干部组成的9个移民工作组,在第一时间进驻岭上村等9个移民村开展工作。

谈及当初那段九峰移民攻坚战中的点点滴滴,陈陆一依然万千感慨。

陈陆一跟我说起一个名叫戴根财的移民干部。

“老戴几年前就查出患有肝腹水。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就带着个药罐子来上班。每天早晨,老戴都提前起床,一个人默默地煎药。药煎好后,他把药盛在一个大杯子里带在身上,然后跟着大家一起下村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移民干部的大局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九峰水库移民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当然如果没有九峰水库库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奉献,拆迁也会难上加难。石埠头村张有才是当地的一个养殖大户,十分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良苦用心和移民工作。九峰移民工作一开始,张有才便积极响应,第一批从石埠头村搬迁出来。由于安置村没有厂房和养殖基地,他只能卖掉正值产奶高峰期的15头奶牛,一年就少了3万元左右的收入。但张有才毫无怨言……”

说起移民干部的奉献与敬业,说起群众的配合和支持,陈陆一情动于衷。而当我问起他在九峰移民中的作为,他却一直缄口不语。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段日子里,他其实是整个婺城最忙碌最劳累的人。其时,全区范围内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在进行,他必须随时掌握讨论的进展;开发区工程、招商引资、工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等重头工作时时牵扯着他的心。虽然如此,移民工作依然是他最为关切的。作为一把手书记,他负责拆迁难度最大的一个村。每天,处理完区里的日常工作,无论多晚,他都坚持赶到拆迁现场,走进一个个移民家里,听取意见,并像一个真正的朋友那样,尽力为移民家庭解决一个个实际困难。而他的坦荡和诚恳,让他很快便取得了移民的信赖和支持……

“工作中如果能和群众成为朋友,什么困难都没有!”――九峰水库移民顺利完成后,陈陆一如此表述自己的体会。

上一篇:从“非你莫属”看沟通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