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你莫属”看沟通

时间:2022-07-09 10:26:17

从“非你莫属”看沟通

年初,一段《海归女对掐主持人》的视频在网上迅速蹿红,在这档名为“非你莫属”娱乐性很强的求职秀节目里,想谋得一份文字编辑工作的湖北85后女海归刘俐俐,跟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的言语“互掐”引起了网络世界的极大关注。

网友关注这段视频不仅是由于电视里针锋相对的激烈场面,更多的是围绕这期节目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冲突、人生百态。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求职应聘,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信息不对称行为,作为卖方市场的招聘企业,其强势地位不言而喻。节目又让数位企业嘉宾和专家高坐台上皇家风格十足的皮圈椅,对应聘者进行大庭广众之下的集体审查、指手画脚,这势必加剧双方天生不对等的格局。此前的众多应聘场景,恰好也都符合电视观众观看职场生活里这种大老板小职员的期待视野。于是,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众多晓畅圆通的“老油条”对职场新人的谆谆教诲和耐心训导,心满而意足。

而当刘俐俐这样个性十足的强势型求职者一旦进入节目,场面的失控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一方面,她的叛逆化言行不仅打破了这种观众和节目(导演组)共谋的和谐格局,另一方面,她的不恰当反击又把主持人和嘉宾推向道德批判的高地。而处于领先优势的台上诸位毫无察觉,开始对这个新人的三年留学经历、举止神情等表现出不满,作出了“可能在新西兰时很难融入当地环境”、“有攻击性”、“眼神写满蔑视和恨”、“太假太可怕”等等主观的判断。然而,节目上的完败反而成就了她,不管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她都成了赢家,既博得了网友(包括名人网友)一边儿倒的支持,也帮助她找到了某杂志的一份不错的工作。

作为娱乐化节目的主持人,张绍刚或许没有很好地把控住局面的平衡,让场面很“难看”,或许是他吃透了这类节目的本质,想通过出位的言论来打破平衡,赌一把收视率。总之,他代入感很强地扮演招聘方的角色,以曾经闻名荧幕的“真性情”,一如既往地把尖锐的语言泼向弱势的职场新丁,使整场节目变成了一场裸的语言围殴。逞了口舌争辩的一时之快,却输掉了大多数观众的心。这种不平等的话语权,其实是最能裹挟和扰乱众网友身心的一种浪潮。

这让我们又不得不掉回头来佩服一番“非诚勿扰”的主持人盂非了,对于男嘉宾在舞台上所承受的种种美女飞来的白眼,以及花样百出的调侃,主持人盂非起初并不会不知趣地去打断。但是一旦“调侃”得有了攻击性,孟非总是旁征博引地去善意提醒。

关于攻击性言论,孟非曾回应:“在这个场上,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喜欢不喜欢,或许根本不需要理由。我想提醒一点,有的女孩说男生喜欢反驳,有攻击性。不喜欢有攻击性的男生。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女嘉宾要想想自己的话有没有攻击性。你们讨厌男生有攻击性,也要想想男生是否也同样讨厌有攻击性的女人。这是我的一点儿个人小建议。”

人类是群体性动物,每一个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带有某种信息,不管是职场或是生活中的事,是喜悦抑或愤怒的表达,这一切都必须仰赖彼此的沟通。沟通不是招安劝降,沟通也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而要能有效地沟通,就必须在尊重的前提下,才能事半功倍。

对对方的尊重也是自我尊重的一种表现,就如同“非诚勿扰”中的主持人盂非一样,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因为有一天当你站在对方的这个角度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当初的做法有多么深得人心。这不仅应当让节目的主持人们学习,对常常恃才做物的职场新人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勿因群疑而阻其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心智成熟,才会在职场人生中得到更好的收益。

上一篇:先有真文学,然后有不朽的文学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