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洛儿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4 05:56:54

美托洛儿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1.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劳 843000;2.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建安医院,新疆 阿克劳 843000)

【摘要】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2-4级,其中冠心病48例,风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扩张性心脏病36例,于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儿6.25mg-50mg/d 治疗4-8周,治疗前后经X线胸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心功分级评定,以评价疗效。结果 应用美托洛尔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一个月后有效率73%。结论 说明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能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美托洛尔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51-0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流量不足,同时出现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游血的表现。心衰时应用β受体阻断药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加重心功能障碍的可能,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应用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心衰有效后,卡维地洛,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的临床实验证明,长期应用可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提高谢血分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特别是心脏猝死的发生,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地位。我科于2006年-2009年对140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心衰的患者进行了充血性心力衰竭跟踪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2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意分为两组,治疗组140例(男72例,女68例)年龄30-80岁,平均55岁,心衰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6例,风心病12例,冠心病64例,扩张性心脏病28例,对照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28-78,平均53岁。心衰病因: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风心病8例,冠心病60例,扩张型心脏病12例。全部病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II-IV级,心衰病程20-8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衰病因,心衰病程,心功能,血压,心率等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纠正心衰,强心,利尿,扩血管处理,治疗组加美托洛尔,初始给6.25mg/d试服,第二周增加至12.5mg/d均一次/日,如无心功能恶化,则在第三周至第四周视心率控制情况增加到2.5mg-25mg二次/日,心率控制在静息时60-70次/分左右,若无心衰加重,则长期维持疗效,判断一般在服药后四周进行。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指心功能改善2级。2.有效:指心功能改善1级。3.无效:指心功能无明显或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04例(冠心病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扩张型心脏病12例,风心病8例)占73%,有效36例(冠心病20例,高血压型心脏病16例)占27%,总有效率95%,无效8例,占5.6%。对照组显效36例(冠心病24例,高血压型心脏病8例,风心病4例)占45%,有效20例(冠心病12例,风心病4例,扩张型心脏病4例)占25%,总有效率68.8%,无效6例,两组比较总有效有统计学差异(P小于0.06)。

2.1 血压变化 治疗组应用美托洛尔后均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1例美托洛尔量加至25mg 2次/日时出现血压下降至80/50mmHg,减量后血压回升至90/60mmHg,未影响治疗。 心率变化:治疗组应用美托洛尔前静息心率(110±24)bpm,治疗后为(80±18)bpm,对照组用药前静息心率(110±23)bpm,治疗后(91±16)bpm,治疗组心率减慢,降低心肌耗氧量,心功能改善。

3 讨论 220例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临床症状,心功能状况,心率失常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心率失常的特性,对心肌有独特的保护作用,通过临床实践,

总结如下: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基础上合理应用。2.个体化用药,初始剂量一定要小,在密切观察下逐步加量,且宜要小而慢。3.应长期维持给药,需要减药时,要逐步减量。4.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减少心源性死亡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5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美托洛尔的生物利用度为40%-50%,在服药后1-2小时达到最大的β受体阻滞作用,主要在肝脏由cyp2D6代谢,三个主要的代谢物已被确定,均无具有临床意义的β受体阻滞作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肯定,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治疗及预防心律失常,减少心血管患者死亡率,但必须掌握适应症及给药时间,注意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合理恰当应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

上一篇: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泵人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 下一篇:雷贝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