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菌桅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5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6 01:25:16

【摘要】目的 观察思密达、菌桅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经治疗后观察皮肤黄疸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7.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18%,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思密达 菌桅黄 母乳性黄疸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64-02

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和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及诊断率均明显升高。为探讨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近3年来用思密达、菌桅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10年8月本院儿科门诊共入选母乳性黄疸患儿102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排除引起黄疸的败血症、窒息、头颅血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日龄最小20天,最大49天。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平均月龄34±6天,平均血清胆红素260.4±50.1ummol/l。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月龄33±8天,平均血清胆红素256.6±47.9 ummol/l。组间患儿在日龄、性别、胆红素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思密达1/3代/次,用15ml温开水稀释,奶前1.5小时空腹口服,一日3次;菌桅黄注射液1/3支/次,奶后0.5小时口服,一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生态制剂思连康,1/3片/次,一日3次。疗程均为7天,均在门诊治疗,治疗期间不停用母乳。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7天后,黄疸清退或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68 ummol/l,有效:黄疸大部分消退,血清胆红素≤102 ummol/l;无效:黄疸消退不很明显,血清胆红素≥102 ummol/l。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35例,显效率67.3%,有效1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9例,显效率18%,有效2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由美国Arias及Gartner等于1960年首先报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与多种因素造成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其中尤以新生儿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作用最为主要。此酶在新生儿期主要来自母乳中,肠道中直接胆红素在(β―GD)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醛酸和间接胆红素,后者由肠粘膜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黄疸[2]。本病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但最近有人测定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1],应注意观察及处理。

思密达为吸附剂,能固定胆红素,减少肠粘膜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借肠蠕动排出体外,且不影响肠道正常菌落,不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菌桅黄注射液为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菌陈、桅子、黄苓等),其中菌陈能加速胆汁排泄,改善胆汁郁结,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能增加胆汁中的固体物、胆和胆红素的排出量,且能抑制β―GD活性,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扩张胆管而加快胆汁分泌[3]。故菌桅黄有加强胆红素排泄分解的作用,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胆红素,达到使黄疸消退的目的,其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的消退黄疸效果最为理想。

菌桅黄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提出婴幼儿禁用,但我们改变给药途径,经临床观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效果满意。思密达为吸附剂,与菌振黄合用至少应间隔2小时,以免影响疗效[4]。

通过本组观察,思密达、菌桅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效果显著,且不需住院、输液及光疗,不需停喂母乳,患儿无痛苦,依从性好,不失为一种安全、经济、便捷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4.

[2]王慕逖.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6.

[3]孟繁钦,吴宜艳,雷涛 菌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46―48.

[4]张莉英,鲁金玲,菌桅黄质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临床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2):80―81.

上一篇:氨溴索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下一篇: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