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7-14 05:33:56

对河南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的实证分析

摘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都表明,河南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仍然严重。对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形成原因在于:普遍的对男孩的性别偏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不力;计划生育户社会保障普遍较弱等。

关键词:河南农村 出生人口性别比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56-02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江西、广东、海南、安徽、河南等5个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30以上。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次调查的初步分析表明,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五年间,河南省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虽有所减弱,但仍在继续。而且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大高于城市。此种现状持续下去,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必须受到足够重视。

一、河南省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描述

河南省“五普”资料分市、镇、乡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为(见表1)[2],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含镇)为115.8,镇为129.75,乡村为128.04。可以看出,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均明显高于城市,镇与乡村比较没有显著差别。可见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主要表现在农村。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报第48期透出的数据表明,河南农村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仍在125以上。

表1河南省分区域(省、市、镇、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

表2 温县、孟津二县分区域总人口性别比和出生人口性别比

对各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进行比较可知,河南温县为129,是众多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中等偏上县域中的一个县,有一定代表性。河南孟津为109,属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程度较低县域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县。温县、孟津二县分区域总人口性别比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见表2) [2]。表2中可见,温县、孟津二县总的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但出生人口性别比无论全县、镇还是乡村相比较都具有明显差异。温县的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45,乡村为125,镇远远高于乡村20个百分点;孟津的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等于全县的平均水平,乡村为110,与全县及镇相比无较明显差别,仅仅高1个百分点。

二、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实证分析

为了探求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有效防止和综合施治,我们课题组的同志采取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县、孟津二地特定地方的特定人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地点:河南省温县城关镇和个别乡及作为对照组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城关镇和一些乡村;调查群体:20~50岁的育龄人群。

1.人们的生育意愿以及对性别的认识。调查表明:温县67.2%的被调查居民表现出显著的男孩儿偏好,21.3%的人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只有11.5%人表现出偏好女孩儿,孟津县这三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65.4%、20.9%、13.7%;男性的男孩儿偏好倾向显著高于女性。有趣的是,女性更偏好于女孩儿,男性更偏向于男孩儿。应该说,妇女的性别偏好反映了一种观念上的进步,说明她们在生育活动中已经有了发表意见的权利,而不是向传统社会那样仅仅是“生育的工具”。从长远看,妇女的女孩儿偏好也是妇女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对最终消除偏男的性别偏好是有利的。在“你选择生男孩儿的理由”一项中,选择“传宗接代”这种传统观念的男性居多,占选择总人数的比例温、孟二县分别为79.3%、60.1%,在“你选择生女孩儿的理由”题项中,选择“养女也可防老、女儿也是传后人”此种反传统观念的女性居多,选择生男孩儿是基于诸如能干重活、能自卫等客观现实的也占有较大比例,同样,选择生女孩儿则是基于当今重活不多、女儿更具有体贴、孝顺长辈的优势这样的客观现实的也占有较大比例。

2.人们对当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认识。河南省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但各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调查结果表明:在温县,80%以上的居民认为当地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可以生两个孩子,但必须间隔六年才可再生第二胎,符合了这个条件再交纳2 000元~3 000元的社会抚养费(当地农民叫做罚款)就可购买第二胎指标,另有15%的人认为只要交钱就可多生。只有5%的人选择了“只许生一个孩子”的政策选项。根据前面描述的河南省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说明,在城镇存在着更大比率的性别选择倾向。有资料表明,河南省在1986年之前的生育状况是高总和生育率与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20世纪80年代后,总和生育率下降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却有了显著的提高,出生的男婴数目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即造成男女比例失调。尽管政府明令禁止利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宽松,为有男孩儿偏好的人们悄然进行性别选择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3.在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障方面。总的来讲,温县、孟津县两地的社会养老保障措施都很薄弱。在“据你所知当地有无养老机构”选项中,回答无或不知道的比例温县高达77.4%,孟津县高达75.9%;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比例在温县分别是15.8%、10.8%,孟津县的这一比例分别是16.2%、11.8%;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从城乡比较来看,两地的城镇比例均明显高于乡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尤其是计划生育户的养老保障问题仍然是制约河南省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问题解决得怎样关系到能否为广大城乡居民解除后顾之忧,能否使他们将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

三、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成因分析

1.性别偏好是导致高出生性别比的根本原因。第一,性别偏好在河南农村表现得比较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生育观念中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多家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这些落后的性别文化理念,对女性的出生、成长、受教育、就业等方面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第二,政策因素对人们的生育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河南省一孩出生性别比均低于或接近正常,二孩及三孩以上出生性别比大幅上升,很明显这是受到性别偏好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在第二胎超出常态,并呈随孩次攀升的强势,这说明政策因素对人们的生育决策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第三,性别偏好在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居民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比如,农民的婚育观念中,普遍认为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才是正常的。在河南农村此种模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做上门女婿被人们瞧不起,也是造成男孩性别偏好的重要因素。

2.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不力为部分人性别选择打开了缺口。目前稳定低生育水平和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必须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心理学专家研究认为,绝大多数育龄夫妇在生育第一胎时一般不会进行人为的性别选择,第二胎以上进行性别选择的可能性很大。海外有舆论把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渐趋严重现象归咎于中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恰恰说明了没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只会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进一步上升。有关资料表明,现在在一些计划生育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并没有出现性别比失衡的现象。如陕西省略阳县近年来一直保持较低的生育率,但是,其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并没有升高,有关专家认为是因为那里没有重男轻女的文化。在略阳约有1/3家庭招了上门女婿,没有人以此为耻,纯女户的老人养老问题就此解决 [3]。

3.计划生育户社会保障普遍较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仍不健全,养儿仍然是防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和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都在采取多种措施遏制性别比失衡的现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2004年的试点工作从处罚多生到奖励少生,强化了利益导向,彰显了“民本”理念,体现了一种政府公共管理的“善治”。但这只属于一种扶助奖励性质的钱而并非保障措施。假若一个老人只有一个孩子或两个女儿,他一年的基本养老费用是多少?与上面计算的600元的差距有多大?这个差距能否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逐步补上?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测算,为逐渐实行完善的农村保障制度提供依据。2007年在中国普遍推行的奖励扶助制度也只能是计划生育的一种“扶助”之策,我们看重这个制度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更期待一个根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早日实施。

参考文献:

[1]赵白鸽.性别平衡与和谐社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9):96.

[2]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上、下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杨红娟.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地域差异分析――基于对陕西的调查[J].西北人口,2009,(6):101.

上一篇:金融支持视角下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初探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