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策略

时间:2022-07-14 05:10:11

浅析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策略

摘要: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校、学生、家长甚至社会都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一起自杀事件的分析,基于学校学生工作的角度,从自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三方面进行策略探讨。

关键词:突发事件;自杀;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43-02

一般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干扰、冲击或危害,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事件[1]。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中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俨然成为了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现以一起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危机干预的策略。

一、案例分析与处理

某天傍晚在学校的军训操场上,学生王某死死地抱住了教官,非常紧张地说:“有人要杀我,你明天再也见不到我了!我可以自杀吗,我对不起爸妈,明天再也见不到我了!我要见营长,不,我要见最大的教官。”学生出现了自杀倾向,并且直接说出自杀意愿又是单个评估因素中最危险的因素,情况紧急,我们及时求助于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并第一时间向学院主管领导做了汇报。随后通知了学生家长,家长到校后把学生领回。

王某是2015级的一名新生,患有精神障碍。王某刚来学校的时没有异常的举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行为异常,自己经常躺在床上默不作声,也不与同学交流,或者在阳台发呆。该生来到学校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特别是对于集体住宿比较抗拒,开始越发紧张、焦虑并出现幻觉,直至走向自杀的极端。

通过深入了解情况和学生以及家长的自述,我觉得该生出现自杀倾向的原因有:第一,该生有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产生幻觉,主客观不符。第二,该生从未住校,南方燥热的天气也让他无所适从,更难以接受集体宿舍的生活,抗拒别人走进他的生活空间。第三,王某行为有点异常,跟同学的关系逐渐开始紧张,和宿舍的同学发生过矛盾,紧张情绪加重。

第二天学生和家长再次到来了学校,学校领导和家长就学生的问题也进行了沟通,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也给学生做了心理咨询,这时候学生的情绪已经比较稳定了。我们建议学生先回家调养好再回校学习,最后学生和家长都表示要先考虑清楚再做决定。学生和家长在请假休养、休学和退学之间徘徊。在两人不能做出决定的情况下,父子俩便走到教学楼一楼休息。中午辅导员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学生的母亲非常慌张地跟说:“老师,听他爸说,我小孩已经跑到楼顶上去了,他爸都拉不住他,麻烦你给我去看一下,”情况紧急,当辅导员赶到第一现场时王某在楼顶徘徊并准备跳楼。于是辅导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紧急处理。

1.保持冷静。情况紧急,辅导员也焦虑不安,但问题仍然需要解决,辅导员不断暗示自己要冷静下来,积极面对。用深呼吸的方法放松,转移注意力,并提高自我意识。

2.及时汇报并寻求帮助。辅导员随即打电话汇报了情况,同时也联系了学校保卫处,领导老师们都及时赶到现场,做好了安全措施。

3.稳定学生情绪,挽救生命。“你不要过来,你不要过来,再过来我就跳下去了”,见状辅导员只能远远地站在一边跟学生沟通,尽量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根据前段时间所了解的情况,王某已经产生了幻觉,总觉得有人要害他,这种幻觉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是非常真实的,于是辅导员尽量和学生产生同感,让自己切身体会到那种恐惧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他走出困境。辅导员尽量让学生表达诉求,运用倾听的技巧和学生沟通,但是不奏效,学生什么都不愿意说。随即辅导员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和学生进行“谈判”,稳定学生情绪、给予安全感、激发生还欲望,最终学生放弃了自杀念头,从栏杆上安全下来。

4.确保安全,护送学生回家。学生我们把学生和家长带到食堂就餐,并请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疏导和评估。最后,为了确保安全,学校决定请一名安保人员护送学生和家长回家。辅导员也及时打电话给学生的母亲,把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长,同时提醒家长一定要带学生到专门的医院治疗。

二、干预策略

自杀事件通常都是突发性,但是大部分自杀者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发出过求助信号,据统计,从自杀预警到行为实施,历时半年以上者达81.3%[2],自杀倾向也比较容易发现。当发现了这样的同学,最好是联系心理医生,带他们去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一旦发现学生有自杀倾向,就必须从根源上杜绝自杀现象的发生。从校方角度看,如果学生正在进行自杀行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1.自预。救助者首先要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在平静状态,因为干预就是一次心理互动过程,我们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杀者,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平静,自杀者也会慢慢地平静下来,反之可能会使干预工作失败。作为辅导员更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学习和内化,让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构建自身心理支持系统。其次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迫不得已时才能上前扑救,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2.行为干预,确保自杀者的人身安全。首先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及时上报请求指示,联系学校保卫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其次是疏散围观群众,他们有可能会对自杀者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围观群众过多也不利于创造“谈判”的私密性,所以要果断疏散围观群众,一定要尽最大可能清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外负面因素的干扰[3]。最后如果成功化解了危机,为了确保人身安全,最好派一名安保人员护送学生回家或去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

3.心理干预,掌握一定的“谈判”技巧。(1)与自杀者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以共情、真诚的态度来感染企图自杀者,用简单但有效的对话技巧让自杀者感到安全、信任。幻觉对于当事人来说是逼真生动的,企图说服出现幻觉体验的人不相信幻觉几乎不可能,走进他的内心,与他产生同感,才能带领他走出困境。(2)应用镇静、柔和、关切等带有感情的语调来和自杀者交谈,使自杀者感觉就像是在和自己的亲密好友聊天一样而无所顾忌,从而进一步激发其生还欲望。(3)干预初期应该以倾听为主,但是在本案例中自杀者不愿意倾诉的情况下,应该主动去进行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在前期做足功课,收集当事人的信息,包括性格、爱好及家庭状况、分析原因、此前有无自杀行为、有无精神疾病或病史等,以便准确判断其想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劝说和采取其他干预措施。(4)当企图自杀者的情绪已经慢慢平静下来,可以开始比较理智地思考问题时,应当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自杀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暗示其困难是可以解决的、痛苦是会结束的,助其重燃生活希望,从而放弃自杀企图。

参考文献:

[1]宋娟,任智霞,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2]张国海.大学生自杀原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赫凛冽.轻生自杀干预谈判的表达方法与谈判误区[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2).

上一篇:为俄罗斯教育点赞 下一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