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 第25期

时间:2022-07-14 04:59:11

若你有一个敢于幻想的头脑,那么你可能想过去流浪。若你有一份对自由的渴望,一片住在大脑里的大海或是沙漠,那么你一定是很想去流浪的。

想去流浪的想法不止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并且是十分强烈的。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是在看过一张照片之后。照片上并非一片广袤的沙漠,孤烟直,落日圆;亦并非一幅刻画出流浪者步履风尘的画面,背影孤寂而自由。照片上的一位女子,一袭旗袍,一头长发,笑脸满盈,文气温柔。女子叫陈平,笔名三毛,扫过照片之下她的简介——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看着照片上这位极富气质的美人,第一次觉得流浪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词语。

三毛是一朵盛开在沙漠里的玫瑰。与温室里的花朵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更为天然的美丽,花上的刺,似乎也在滚滚而来的风沙里变得更加挺拔。于是开始以一种近乎悸动的心情,读三毛那些流浪中的文字。她笔下的墨西哥是浓艳而带着腥味的,而眼中的洪都拉斯是悲伤落寞的。

想要流浪的心于是变得更加悸动不安。

窝在家里的日子,开始用那些研究地图的无聊活动所打发。甚至不止一次地在地图上勾勒出一个个想去的国家与地区,圈圈点点,涂涂抹抹,又或猛然关上家门,游荡在人群稀疏的大街上,自然还不忘带上一只大得夸张的双肩包。幻想自己便是书上描写的那些自由的背包客,所过之处,大步流星。独来独往,自由自在。

类似于孩子一样的想法与行为,大概也只能发生在那什么都想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只凭着一时的冲劲,想要到处留下自己的足迹。自然是没有实现自己所谓的流浪梦想,而当时只要一张照片和一行文字便能让自己魂牵梦萦的傻气,恐怕现在也没有了吧。

而那份悸动的逐渐消失,似乎也是因为一股冲动。

是在看了一篇题为《回家》的散文之后。那些极为细腻的文字,详尽地刻画了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孤苦零丁,颇为可怜。那份想要回家的情绪,也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安居着的这个小家。母亲一如既往地在小窝的每个角落忙碌着。每逢日落之际,厨房的门隙总能飘来一股清香。这是一种没有大起大落的小日子,比起踏遍千山万水的雄心,似乎来得更让人称心如意。我不确定在享受安定的同时是否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疲倦,然而此时柴米油盐的生活确实是甘之如饴的。

心似乎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变得安定了。

不知道想要流浪的冲动何时会打破刚刚从湖面升起的薄纱,至少此刻的湖面是平静如镜的。

朋友几天前一脸憧憬地对我说道,我打算在北京买套高楼的房子,最好在十四层。朋友与我同龄,向往的神态,还有微微颤动的声音,都难以掩饰她的激动。

我笑言:“你打算得可真早啊。”

“可不是么,很小的时候便有梦想了。”

很小时候,梦想。一句话,平静的水面顿时波澜起伏。

此刻的心情是美丽而舒缓的,像是一只慢慢蠕动的爬虫,轻微地喘息着,似乎是睡了千年又乍见太阳的模样。一成不变的现实终究没能敌过年少青葱的心,流浪的梦想也始终像个少年的样子,出乎意料地竟没有随着年代的风尘衰老了原本的音容笑貌。突然很感动,纵然仍未踏上过流浪的征途,却总归有这么一份心情或是称作梦想的东西,不离不弃地陪伴左右。

时至今日,倒也坦然了。想要流浪的梦想并非凭着最初的冲动,而是洗净铅华之后的坚持。

我想去那儿走走。

下次吧,一定。我对自己说。

评点 何文魁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小作者对三毛的热爱。或许可以这么说,是三毛让作者有了想要流浪的冲动,而又是这股流浪的冲动,使作者对人生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可能时至今日,在作者心里,流浪的想法早已不再,可当年那份冲动劲儿、心情的跌宕、沉静的思考,却成了永远的回忆。读作者的文章,像是品味一段稚气少年的人生经历,虽没有波澜壮阔,却也足以让人为之动容。

上一篇:淡 第25期 下一篇:高考新增知识核心考点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