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细菌中药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7-14 01:02:41

抗细菌中药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摘要:细菌的抑制与杀灭长期以来是医疗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项目,目前在抗细菌感染等方面的研究多以西药抗生素为主,中药在此方面的发展并未达到质的飞跃程度。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临床上已经发现细菌的耐药性逐渐提升,对人体健康产生着较严重威胁。本文基于这一背景,简单阐述了我国中药抗细菌的研究背景,分析了抗细菌中药的研究意义,研究了目前该项目实施困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研究方案优化策略。旨在完善抗细菌中药材研究方式,提升中药材在临床抗细菌方面的效用。

关键词:中药材;抗细菌;临床研究

中药是我国传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汉代,就已经在感染性疾病方面使用中药材治疗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伤寒论》中提到的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泻心汤等。在现代研究中,不少研究人员将《伤寒论》归为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材的药动力学等深入研究。在汉代之后,清代的《温病条辩》、《瘟疫论》等,将感染性病症的研究推向了更高层次[1]。虽然上述所列研究成果均为传染性疾病,属于病症方面的治疗,但究其根本,传染性疾病发展并传播的原动力即为细菌,证明了我国在细菌方面的中药材治疗研究开始时间较早,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与成绩。本文以目前抗细菌中药材研究为主线,现做出如下报告:

1中药抗细菌的意义分析

在现如今临床抗生素使用中,不规范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许多病毒与细菌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因此患者在抗生素作用下病情康复并没有达到满意程度。中药在临床使用上较为特殊,细菌对其耐药程度较轻,因此研究中药的临床抗细菌作用意义重大。

中药属于天然动植物制作,相对于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较大不良反应的西药而言,临床使用上更为安全,限制性相对较小。因此在抗感染方面研究高效低毒中药可极大提升医学临床上对抗细菌的研究,能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推动作用。

2目前中药抗细菌研究的困难

2.1复杂程度高 由于中药属于动植物直接加工做成药材,且多数药材为动植物原有形态,没有经过提炼等步骤,因此在成分方面较为复杂。哲学上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药也是一样,其成分在作用于某种病症时可能其它成分会产生不良影响。换言之,研究抗细菌中药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有效对抗细菌侵袭的药材,但中药的使用特性让其难以以单体化合物形式存在。

2.2作用效果有待加强 总所周知,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虽然能够达到治病根效果,但在作用时间方面较长,使之成为了临床用药上多使用西药的原因。中药药材在抗菌方面的活性不如西药,当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浓度上的标准到达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在临床效果方面,一些中药材虽然能够起到抗菌作用,但其效果远远不如化学合成药物或是抗生素,这也是临床上中药抗细菌的使用阻碍。

2.3作用机制研究不深入 目前中药抗细菌理论的研究在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后会进行体外或体内研究,但这种研究处于独立状态,加上研究对象数量限制,对于抗菌作用的切实效果了解并不深入。理论上而言,中药抗菌在抑菌浓度方面远远高于西药类抗生素,因此研究时间、人数、样本体制等方面也应随之改变,以免影响到样本研究效果。

2.4参考文献较少 中药是我国自古以来的药学研究,但在我国古代对于细菌一词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相关文献记载存在不完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对中药的研究多在于药材使用对于治疗某种特定疾病方面,且多集中于单味中药,在复方抗菌上研究略少。对于抗细菌中药材的研究,其抗菌机制是关键,而就目前现存研究文献资料而言,很少有涉及到中药抗菌物质基础以及其目标研究中药材的药动力学,对目前研究帮助效果并不理想。

3抗细菌中药研究重点分析

3.1加强复方研究 一些中药材的单味药在抗菌活性上并不明显,但若能够与其它药材组合成为复方可能对特定微生物具有较好抑制效果。虽然复方属于单味药材的叠加,但在治疗效果上可能远远超过单味药服用效果的简单相加,且复方也秉承着中药治疗中整体调整理念,从患者身体各方面的调养达到治疗疾病、优化机体效果。

复方药材的研究不能仅凭体外抗菌试验,否则结果在准确性上往往不尽人意,因此试验需选用细菌性疾病动物模型,并从整体上判断治疗效果(切忌单凭细菌是否被消灭为单一评判标准,还应从多方面查看模型是否存在其它衍生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者可通过人工免疫智能系统了解新复方中药材临床可行性[2]。

3.2深入研究细菌 研究中药材的抗细菌能力首先应深入了解细菌害怕什么,其产生原因以及生存、繁殖条件是什么,这样才能够保障药理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在现阶段抗生素大量使用背景下,细菌已经具有了一定耐药性,且在耐药株菌数量不断增多条件下,对细菌的抗菌作用会受影响,且患者可能出现毒性反应,抗菌过程较痛苦。总之,细菌的变化是造成中药材抗菌作用能力下滑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者对中药材的抗菌作用研究应建立在对目标细菌的不断取样分析基础之上,避免出现药材研究成果滞后于细菌进化速度现象。

3.3研究中药抗菌成分 中药材主要有黄酮、有机酸、挥发油、生物碱等多类成分[3]。就目前研究而言,研究尚处于粗提物以及水煎剂水平,对于单体化合物的提炼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同时,还应针对化合物化学机构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其结果改变或是人工合成提升其抗菌活性,让中药在人体内作用时间更长,发挥速度更快。药物成分中化学键振动的波长刚好等于某种细菌长度范围时发生共振,遭到共振的细菌或病毒立即被杀灭,让细菌不再生存与繁殖。因此对中药抗菌成分的研究需从中提取多羟基成分,从高科技角度分析成分组成,研究出共振杀菌的有效中药材。

4结论

目前在抗细菌感染等方面的研究多以西药抗生素为主,中药在此方面的发展并未达到质的飞跃。相关研究者应重视现阶段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并通过多方面的优化提升中药抗细菌研究成果,让中药更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黄浩,王义明,罗国安.60味中药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06):1268-1273.

[2]刘洪雁.关于中药的抗菌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3(23):228.

上一篇:慢性腹泻108例诊治分析 下一篇:医学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