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们的大金融梦想

时间:2022-07-14 12:24:30

平安们的大金融梦想

马明哲:混业经营急先锋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在《致深商行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称,平安已被指定为综合金融创新试点单位,未来10年将形成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支柱,三个领域协调发展。

这是马明哲期之多年的“金融帝国”梦想。

对平安集团的主要资产完全烂熟于胸的马明哲认为,平安集团用了19年的时间,搭建了我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截至目前,平安集团控股了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信托、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资产管理、深圳市商业银行、平安保险海外控股等企业。其中,平安信托持有平安证券64.1%的股权,深圳市商业银行持有平安银行100%的股权。

而在谈到平安证券的优势,以及谈到未来“平安银行”的竞争能力,马明哲强调的就是――“我们平安保险在全国拥有3700多万名个人客户、200万名公司客户以及20多万名销售人员。”这也是马明哲打造金融控股集团梦想的实质:“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为此,尽管马明哲在向“买了中国平安而亏了钱”的投资者表示歉意,但这没有改变中国平安的千亿融资计划。

2008年3月20日,中国平安高管团队兵分两路在香港和上海连线召开2007年年度业绩报告会。同一天,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证监会将严格审核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市场接受情况。之前的2008年3月5日,中国平安向二级市场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约800亿元)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投票赞成率超过92%。而这之前,挣扎于“牛熊分界线”间的A股市场,刚刚在2008年年初遭遇了中国平安的千亿元再融资方案。

“平安融资并不是因为缺钱,我们的主营业务非常强劲,融资是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孙建一称。

作为中国保险第二生力军,马明哲一直力图在中国平安实现他的金融控股梦想和发展战略。有媒体评价说,马明哲每每讲起他的梦想,就像家长讲述孩子成长故事一般充满慈爱之情。

的确,股东大会现场号称“我20年来一直为公司卖命”的马明哲,把自己的手紧紧放在心上,动情地表示,国内金融业发展快速,公司需要加快发展。此次集团为下属9家子公司融资,所以规模大一些。同时融资必须用于核心业务,国际上大金融企业都是善于抓住机会,平安也希望抓住机会。中国平安将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规模以及市场承受能力。

在马明哲的全盘宏伟蓝图中,平安集团治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16个字: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但这16个字,却是我花了10多年的时间才建立起来的。”马明哲说。

在马明哲的概念里,平安集团的集团控股模式,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混业经营有本质不同。从集团层面上来看,属于分业式金融控股,即平安集团本身不经营任何具体业务,但它旗下却分别控股设立了八个子公司。从子公司的层面来看,又属于金融混业交叉持股。集团的主要任务是专门投资金融机构,并对各金融子公司高比例控股,负责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代表股东管理和分配资本,并行使监督职责。

显然,综合金融服务就是中国平安整合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有分析人士就此称,信用卡业务将是平安系银行整合后的首先发力点,而实现银行、保险交叉销售则能迅速壮大深圳平安银行的规模。

中国人寿:谨慎前行

中国平安并非独吃螃蟹者。

2007年9月3日,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在公司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称,中国人寿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金融控股”的概念,但是已经将银行、基金、信托等领域纳入中国人寿的非保险核心业务当中。

虽然已剑指混业经营,但中国人寿并未提“金控”概念,而代之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说法,并提出“第三步战略”,即其核心主业由目前的寿险业、资产管理,拓展到养老险和财险,并逐渐扩张至银行、基金、证券和信托等相关金融领域。

杨超表示,目前中国人寿正处于“第二步”阶段,但未来银行、基金、信托和证券业务,也将发展成为公司“非保险业的核心主业”。

在中国人寿未来的“金控”棋局上,银行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杨超表示,从2005年以来,中国人寿在银行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资产配置,目前已投资了9家未上市和已上市银行。

中国人寿目前是广东发展银行的主要股东,在入股之际,中国人寿与广发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广发行将优先全面中国人寿的保险产品,而中国人寿也会在资金和存款以及资产的托管、结算等业务方面为广发行提供便利和支持。协议签订时间不长,但广发行已经在保险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中国人寿在全系统的银行开户方面对广发行给予一定的开户支持。除此之外,中国人寿还持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份。去年6月,中国人寿参与中国民生银行的非公开发行,投资54.48亿元人民币认购民生银行7.14亿新股。

今年1月28日,中国人寿又与招商银行在北京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除目前已全面开展的银行兼业业务以外,双方还将在合作开发集合年金计划、捆绑进行企业年金市场拓展、合作发行联名信用卡、合作开发兼具银行、保险与财富管理功能的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如此紧密而有效的战略结盟,正如交通银行个人金融部相关人士坦言:“国寿资产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这种合作应该可以被称为强强联手。”另外,中国人寿欲将收购中诚信托的意向也比较明显。正如杨超所言,中国人寿下一步将重点发展非保险业的核心产业,向银行、证券、基金和信托领域进军,“我们正在朝着混业经营这个方向发展。”事实上,觊觎大金融的岂止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

2007年4月,成立仅仅一年有余且专注于财产险业务的阳光财产保险公司获中国保监会批复,组建控股公司并筹建寿险公司。由此,阳光将成为继中国人保、人寿、中再、平安、太平洋、中华联合、中保等之后国内第8家保险控股(集团)公司。

混业经营的中国特色

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2008年1月22日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双方已签署《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有关规定及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平等互利的原则,可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的闸门正式开启。

业内人士称,目前银行投资保险公司首批试点的名额只有三四个,交行、工行等多家银行正在争取。交通银行已向监管部门上报了方案,拟收购中保康

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1%的股权。北京银行计划收购荷兰ING集团所持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的股权。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也有收购保险公司的计划。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我国银行和保险业的集中度都比较高,大型银行和保险巨头的市值比较大,其相互之间通过参股合作的可能性较小。银行为了实现其综合金融战略,可能会谋求中小保险公司的股权,实现进入保险业务的计划。为了应对大型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保险巨头也会加快谋求银行股权,维持自身在银行保险方面的竞争力。

银行投资险企开闸,将可能打破目前寿险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对银保市场的冲击更大,使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有市场观点认为,银行入股保险公司或将打破目前寿险的竞争格局;然而有观点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仅仅给保险公司引入了竞争,更多的是加强了银行保险合作的空间。

业内人士称,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投资试点一旦开展,银保合作将更具排他性。目前,银保合作基本是保险公司借用银行渠道进行销售,进行客户资源的共享。在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下,一家商业银行通常选择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而当银行获得保险公司股权之后,这种“一对多”的销售模式可能面临变局,银保之间的合作将更具排他性。

据一项针对国人的调查显示,银行比保险公司更能得到客户信任。当提到如果能在银行买到保险时,大多数人都表示会通过这种固定渠道去买。而且银行比邮局更具有销售保险的优势,具有:干净整洁、业务接近、专业化、迅速等特点。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银行在人们心目中具有良好的形象,虽然服务态度没有保险公司友好,但中国人对稳健和信守承诺的关心远大于对服务态度的关注。而且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银行的客户,却未必是保险公司的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如能够携起手来,以既便利又可以信赖的方式提供有价值的保险服务,银行或许会取代人成为第一大保险销售渠道。截至2007年三季度,全国共有银行类保险兼业机构近8万家,占全部保险兼业机构比例超过50%;在全国总保费收入的5327.92亿元中,银行类保险兼业机构保费收入1006.45亿元,占全部兼业机构保费收入的61.49%,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18.89%。这意味着全国近20%的保险是通过银行卖出。

目前,韩国和马来西亚银行保险的份额已经达到50%,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该比例为70%。意味着我国银保市场成长空间将会出现成倍扩大。由于交叉持股,银行和保险之间的合作将向纵深发展,在客户共享、产品设计、员工培训等方面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尤其在银保市场。

业内人士称,我国的银行保险交叉持股模式显然更具备中国特色,如此安排更有利于公司专业运营和分业监管。

我国现在实施的是按机构来分类进行金融管制,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者并重。优点是分工明确,缺点便是多头监管、容易形成管理真空和交叉,从而降低管理效率。对于在混业经营转变过程中出现的跨行业经营应由三个机构协调监管,并建立各部门间规范化的联系制度和资料信息共享制度,对新出现的金融业务及时界定其性质和监管职责归属,不断完善监管的功能划分。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混业经营已经是目前谈论较多的热门话题,不过混业经营的最大风险在于两类不同行业之间的风险互相传导。混业经营会带来金融风险的交叉传递,因为同属一个集团,风险很容易从保险业务传递给银行业务,继而影响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混业经营就像超市里一起卖土豆和鱼肉,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这样“一站式”销售将困难留给了超市,把便利让给了消费者。

上一篇:银保混业:冲动越来越强烈 下一篇:银保领衔“大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