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13 11:00:25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摘 要: 初一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在初中入学的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很重要。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文章主要根据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从课堂导入的角度,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地理课堂导入设计的几大方法,探讨如何让初一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

关键词: 课堂导入 学习兴趣 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引言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1]。

中学阶段的地理学科并不属于考试科目,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主课,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笔者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选取了初一年级两个班级,问卷发放82份,收回8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8份。初一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初一对地理学习感兴趣学生占83.3%,其中有71.8%学生对地理的感觉是“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特别是七年级上册多属于自然地理,大多数同学表明无法通过短暂的几节课掌握经纬线、地球的运动等重难点知识,继而在日后的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何提高初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已然非常重要。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意义

学生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成功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基础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地理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

课堂导入指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揭开整个课堂的序幕。人们常以“凤头”形容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在文章的开头要吸引读者,才会让读者有继续阅读的意愿,而一节课中的新课导入部分就是这个“头”,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整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能否在上课铃响后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使其处于活跃状态,是上好课的前提,这在一节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新课导入设计的原则

1.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笔者对课堂导入的设计往往注重“吸引”,设计的一些“噱头”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效果非常好。我发现,这样的“噱头”并不是每次都管用,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不足。从根本上讲,新课导入部分的目的不仅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并激发学习兴趣,自发融入课堂中。另外,不同班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等都不太一样,对导入的兴趣点也是不同的,导入部分应有针对性,应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新颖有趣,能吸引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促进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3]。新奇刺激的事物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知,设置悬念、结合时事、幽默感强的导入往往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9.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上课方式,是他们对地理学习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目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

3.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初中地理课堂每周的课时较少,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很有限。年轻教师想要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即合理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导入部分并不是课堂的重点部分,过于冗长或者过于唆的开头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导入,做到简洁、适当、恰到好处。

四、课堂导入的方法与实践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4] 。导入设计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面的教学。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实际课堂的实践,列举学生最喜爱的几种导入方法。

1.视听导入法。

视听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或视频导入新课的方式。学生能从歌曲、视频等内容中获得最直观的有关课堂内容的信息。如“印度”一课,对于邻国印度,大家对他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能歌善舞,笔者使用印度舞蹈的影视片段引入新课,正好符合学生的“口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澳大利亚”一课,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澳大利亚是自己熟知但又没有去过的国家。那么,在课前播放一段澳大利亚的旅游宣传片,带领学生去澳大利亚“游玩”一趟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生活实际导入法。

地理课程中很多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就是其中一个。如“多变的天气”一课,笔者在新课开始前很自然地提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所以学生都有话说,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列出了描述天气的词语,自然导入了新课。

3.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学习。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其优点是不仅能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例如在讲“澳大利亚”一节时,可以用屎壳郎的饮食故事导入,许多同学听到屎壳郎就会发出鄙视的声音。教师可以就此利用这样的情境告诉他们,别看屎壳郎不起眼。曾经,我国的屎壳郎帮助澳大利亚解决了生态难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畜牧业很发达,每年光是牛的粪便就有几百万块。牛粪堆积在草场上,被遮压的牧草随着牛粪的风干硬化而逐渐枯死,草场上出现了“秃斑”的问题,还使得当地苍蝇众多。不知道的人来到澳大利亚,看到路边手臂不停挥动的警察以为在欢迎他们,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驱赶脸前的蝇群。多年后,澳大利亚终于对我国的屎壳郎发出邀请,大批放养在草场上后这个难题终于解决了。这样的故事幽默风趣,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时事导入法。

利用时事新闻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讲授国家地理或者区域地理时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联系最近的新闻广播、报纸、电视报道等内容导入新课。

如笔者在进行“欧洲西部”一节的教学时,联系出访欧洲的新闻,创设与一同出访欧洲西部的情境,共同参加荷兰皇室晚宴,从而开展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欧洲人的饮食等知识的学习,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赋有新颖性的导入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比如,笔者用“2014年索契冬奥会”引入“俄罗斯”,用“2014年世界杯”的新闻引入“巴西”,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地理知识时刻都在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地理”处处可见。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2.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多讲一些课外的地理知识,可见结合课外地理信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上地理,还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5.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又称设疑导入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通常就是他积极思维的起点。”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但对他们来说,周围的许多事物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则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

例如讲“海陆的变迁”一节,上课开始,笔者首先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洋生物化石”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你了解这条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接着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这座山中,可能吗?为什么?”此时学生便会产生疑问,拥有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五、结语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5]。要想设计出更新颖、更合适的课堂导入,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通过不断积累,逐渐积淀。只有储备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懂得将地理与生活结合,才能设计出更恰当而有积极作用的新课导入方式,从而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秀汝.兴趣是地理教学的生命线[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韩俊芬.浅谈对“学习生活有用,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解[J].学园,2011.

[3]张晓峰,李丽英.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4:48-50.

[4]邵清艳.上好课的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153-156.

[5]贺尧.精彩的开始带学生走进地理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上一篇:谈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下一篇:试论智慧型教师的职业素养